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云阳县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
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云阳府办发〔2022〕58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云阳县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云阳县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2022年6月
目录
第一节构建“两高两普一货四环”铁路网,畅通多向出境大通道28
第二节构建“三横一纵两循环”高速公路网,推动区域内畅外联30
第三节构建“三环九射多联线”地方公路网,服务全面乡村振兴311
第四节构建“一港九区一中心”水运网,建设三峡航运服务中心33
云阳县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新定位、新使命的第一个五年,是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的第一个五年,是云阳打造“五地一支撑”的第一个五年,是推进交通强县建设的第一个五年,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四五”规划,意义重大。
“十四五”时期是云阳县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综合交通枢纽门户、万开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加速期,是融入万达开、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交通基础设施“脱胎换骨”的重要窗口期,是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关键期。客货运输需求总量将稳步增长,人民群众对运输多样化、高品质、高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土地、环境、资金、资源等要素保障需求将更加迫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将保持较高规模。为准确把握云阳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趋势,抢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等战略机遇,科学谋划云阳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蓝图,助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特编制《云阳县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规划范围包括云阳全域,统筹考虑万州、开州、巫溪、奉节、利川等周边省市县地区,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十三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云阳交通始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抢抓“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机遇,牢牢把握交通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干出好成绩,为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综合交通枢纽门户、万开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一节发展成就
五年来,云阳交通始终坚持战略规划引领,高站位、谋长远,交通先导性作用大幅提升。全县交通全面贯彻“坚持以富民兴县为目标、坚持以服务出行为根本、坚持以公众满意为追求”三个坚持核心价值理念,始终把交通工作融入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制定了《云阳县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1小时”云阳公路网发展规划》《“30分钟”上高速路网发展规划》等多项发展规划。全县交通紧紧抓住全市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高速公路修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机遇,全方位、宽领域争取交通运输部、市交通局等各个层面对交通发展的大力支持,江龙高速、巫溪至云阳至开州高速及“四好农村路”等一大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落地,充分凸显了规划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有效发挥了交通对城镇、工业、农业和旅游发展的支撑作用。
五年来,云阳交通始终服务发展大局全局,强争取、大投入,交通服务经济社会保障有力。全县交通建设充分发挥消化过剩产能、拉动国内需求、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服务民生的促进作用。始终坚持多元化的理念,坚持把资金保障作为交通发展的关键因素来抓,积极通过多种渠道,集聚各方财力、资源,全力筹集交通建设资金,努力满足交通发展需要。根据“十三五”规划,全县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总投资201.8亿元。截至202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21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资金52亿元,国家铁路集团直接投入85亿元,我县自筹资金84亿元。其中公路完成投资104亿元,铁路完成投资85亿元,水运完成投资4.5亿元,其他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7.5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超过“十三五”目标19.2亿元,对支撑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推动经济社会增长贡献了交通力量。
五年来,云阳交通始终聚焦建设全面小康,抓机遇、补短板,交通建设三年行动如期收官。全县交通抢抓国家“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等重大机遇,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完善对外交通网络,提升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扎实推进“1小时云阳”工程,项目规划和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交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一是铁路加速度,郑万高铁建设快速推进,预计2022年6月通车,实现全县铁路零的突破,即将迈入高铁时代。二是高速公路加密度,江龙高速、巫云开高速加快建设,沿江高速南线万州至巴东段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三横一纵”高速骨架网结构初现。三是普通干线公路加等级,实施G348巴阳至县城至奉节界、G347江口至沙市、S507普安至龙角至泥溪至耀灵、S102新津至故陵、X550高阳至平安、Y052沙市至上坝等干线公路项目32个478公里,内畅水平明显提高,国道二级及以上比例达到100%,省道三级及以上比例达到69%,建制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84.2%、通油化路89.5%。四是“四好农村路”加硬度,实施农村公路建设4957公里,获得“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区县称号,争取专项奖励建设资金1000万元。全县实现行政村100%通畅,有条件的村民小组100%通达、村民小组95%通畅。
五年来,云阳交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服务、提品质,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基本满足。全县交通恪守为民情怀,立足群众所需、所盼、所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交通问题,不断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努力让群众出行更加高效、便捷,努力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一是客货运运输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全县完成客运量1158.1万人/年,完成货运量1834万吨/年,复合增速为8.7%,增速位居渝东北第二。二是城市公共交通不断完善。北部新区一级客运站完工投用,完成城区165台微型客车到期退市,城区原老旧公交车全部报废更新,累计新投放60台电动公交车和55辆出租车,城区“一大一小”公交格局基本形成。新增、优化公交线路9条,公交线路总数达16条,公交线网覆盖范围显著提升。新建北部新区、东城车站城区纯电动公交车充电站2个,公交充电桩4个,改造公交站点17个。三是道路客运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新建乡镇客运站3个,开通高铁站客运班线和龙缸景区旅游专线,新增和调整农村客运线路46条,新增108个建制村开通客运线,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四是水运产业蓬勃发展。全县拥有水运企业2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拥有船舶272艘,船舶标准化率达92%,总运力达155万载重吨,居全市第一。
五年来,云阳交通始终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重管理、强规范,交通运输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全县交通行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一是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落实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完成局系统机构改革。云阳县交通委员会改革为云阳县交通局,新增县农业委员会的渔船检验、监督职责和县物流办职责,整合路政、运政、港航、质监执法力量,组成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形成了职责更为清晰、机构更加合理、岗位更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二是行业安全稳控能力持续增强。以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为主线,以“各类专项整治”为抓手,深入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排查。实施公路安防工程2000公里,完成危桥改造48座、危隧整治5座,累计投入2亿元。三是依法治交促进交通事业健康发展。路政执法,累计出动路政执法人员巡查1.4万人次,出动执法车辆3840车次,及时查处和纠正违法行为,下达违法通知书1568起,查处货运车辆超限运输行为1942起,卸载及转运货物843吨,完成非税收入662万元,超限率控制在3%以内。运政执法,累计查处各类违章行为1817起,暂扣涉嫌非法营运车辆551台、处罚545台,共计罚款648万余元。港航处执法,累计出动安全执法检查6712人次、执法车1117车次、巡航艇2739航次,检查各类船舶4471艘次、水运企业965家次,查处违法行为226次,罚款164.8万元。质监执法,开展质量安全监督共计860家次,发现问题1629个,其中质量问题468个,安全隐患840,其他问题321个,下发整改指令文书316份,行政处罚案件116宗,共计罚款到位149.5万元。
第二节发展差距
对外运输大通道不够完善,对万达开云周边地区辐射能力有待提高。建成投用的仅G42沪蓉高速东西向运输大通道,郑万高铁、江龙高速、巫溪至云阳至开州高速公路尚在建设中,龙缸—恩施段正在推进前期工作,南下湘鄂通道尚未形成。西进、北上、东出、南下大通道明显不足,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融合不够,与万开云板块、万达开云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同城化程度不高,万开云互联互通程度有待加强,对万达开云辐射东进、南下地区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强。
立体交通网络仍需完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还有提升空间。高速铁路尚在建设中,航空机场、沿江货运铁路处于前期论证工作,尚无集约化、规模化的港口码头设施,高速路网对比万州等部分区县仍有差距,“铁公水空”客货集疏运体系尚未建成,货运物流自成体系,尚难满足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要求,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一定挑战。
内部循环道路网络尚未完全畅通,引领城乡统筹融合发展能力需要加强。部分地区出行时间仍然较长,亟待优化城乡骨架网络,一定程度制约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全县共有380个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仅为20%,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仅61%。农村公路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引领城乡统筹发展有待提高。
“十四五”时期是云阳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综合交通枢纽门户、万开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融入万达开、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是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关键期。要抢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万达开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等战略机遇,紧紧围绕“五地一支撑”目标任务,精准剖析云阳县“十四五”交通发展形势。
从国家和市级层面看,“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要把握“五个特征”:
一是“十四五”时期是宏观形势变革下交通支撑国家战略落地的关键期。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交通发展要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把握机遇,通过支撑推动国家战略落地,着力扩大交通有效投资,着力拉动内需,支撑经济增长。重庆交通正处于“十四五”时期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遇期,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优化综合运输通道布局,构建多向联通、多式联运对外开放大通道,实现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二是“十四五”时期是交通由大规模建设向高质量供给的优化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要把握形势,推动交通运输由追求速度规模、投资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紧紧围绕人流、物流、产业流等要素流动,优化交通资源供给,着力提高项目供给的针对性和发展质量。紧紧围绕城市提升、乡村振兴,打通大动脉、接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更加注重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补齐设施短板,破除无效供给,提升交通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交通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形成交通与国土空间开发、产业布局优化、人口要素流动、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三是“十四五”时期是交通由单一发展模式向多种模式融合发展的加速期。综合交通发展要打破各种交通方式独自发展的模式,推动交通运输从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融合发展的转变,从国家层面高位推动各种交通“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营同期”,促进通道共用、资源共享。铁路方面要统筹考虑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公路方面要考虑城市外部高速公路和城市内部快速的衔接,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资源优势,推动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转变为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实现公路和产业、资源开发的融合。水运方面要持续推动铁水联运、水水中转发展,构建支流转干流、陆港转水港的运输格局,提升组合效益。民航方面要探索发展空空、空公、空铁等多种航空联运新模式。交通枢纽方面要推动站城一体、多网合一,广泛推行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实现高效换乘换装、无缝衔接联动。
四是“十四五”时期是交通由传统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的攻坚期。以5G(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将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综合交通发展要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推动交通运输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研究制定交通新基建规范标准,明确建设程序,推动实施一批智慧高速、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枢纽等新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促进交通行业数字经济、无人驾驶、交通智能车船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交通运输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形成新的增长点。
五是“十四五”时期是交通由注重建设向更加注重管养、运输质量的转型期。受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等因素制约,未来交通建设大体量、大投入发展趋势将逐步趋缓,在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相对完善后,迫切需要更高效率、更高水平、更加精细的管理和养护,要持续推进行业改革,提升行业治理水平,提升路网通行保障能力。同时,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要求推动客运出行由便其行向悦其行转型、货运物流由畅其流向优其流转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县级层面看,“十四五”时期是云阳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综合交通枢纽门户、万开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融入万达开、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是交通提能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关键期。云阳交通面临发展的机遇之多,交通发展定位之高前所未有,交通发展要抢抓“五大机遇”:
抢抓全面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县委、县政府要求研究发展机遇、政策导向和项目谋划,推动云阳基础设施提能升级。“十四五”期,云阳交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谋划、整体协同,精准补短板、强弱项,强化战略规划引领,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精准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优化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强化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基础设施统筹布局,提高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加强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努力将“量”上的“大”转化为“质”上的“强”,使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更好以交通运输提能升级服务云阳经济社会发展。
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万达开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机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重庆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为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川渝两地政府将合作共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发挥其在渝东北、川东北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快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云阳位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的核心区域,是万开云板块同城化发展的重要极核,加快完善云阳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将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助力云阳主动融入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挥战略“节点”作用,努力体现云阳担当、展现云阳作为、作出云阳贡献。
抢抓万开云同城化发展机遇。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是市委、市政府贯彻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部署。书记在万州、开州、云阳调研时强调,万开云板块是渝东北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条件的地方,要优化三城同城化空间布局,坚持一体化规划、组团式发展、协同性建设,加快构建三峡库区城市核心区、绿色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对区域的牵引带动作用。云阳作为万开云板块的重要极核,要按照“万开云”板块“两区一枢纽一门户”的定位,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互联互通的全国性综合交通网络,支撑万开云区域的同城化、特色化、差异化、互补化发展。
抢抓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机遇。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的长远发展,事关国家的发展全局,要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书记强调,渝东北地处秦巴山区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区位优势独特,生态责任重大,要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云阳县委、县政府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云阳旅游、生态、大数据三大优势,提出建设“大旅游、大健康、大数据”的绿色发展道路和建成“五地一支撑”发展目标,要求云阳交通要更加注重综合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构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要更加注重高效畅通的旅游路、产业路建设,支撑“交通+旅游”“交通+康养”“交通+信息化”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未来一段时期,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云阳交通要通过加快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提升城乡客运和城乡物流配送体系,通过交通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大力推动城乡融合,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促进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第一节构建大通道,融入新格局
立足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统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铁公水空四式联运,加快构建“4向”综合立体对外运输大通道,以大通道带动大开放,推动云阳高效融入全市对外开放大格局,有力助推云阳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对外开放。
东向—加速融入长江经济带。依托郑万高铁、沿江铁路、长江黄金水道、G42沪蓉高速、沿江高速南线、巫溪至云阳至开州高速等项目,构建通江达海、首尾联动和东西双向互济的沿江综合立体走廊,强化云阳对奉节、巫溪等渝东北城镇群的带动作用,推动云阳快速联通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全力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畅通面向太平洋的国际开放通道。
南向—高效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依托汉中至城口至云阳至利川至黔江高铁、开州至云阳至利川高速(江龙高速)、红狮至清水高速,畅通南向运输大通道,强化云阳与渝东南城镇群、鄂西城镇群的联系,推动云阳高效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通道,实现云阳与粤港澳大湾区快速联通。
西向—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依托郑万高铁、沿江货运铁路、长江黄金水道、G42沪蓉高速、沿江高速南线、巫溪至云阳至开州高速等网络,强化云阳与万达开川渝统筹示范区的联系,推动云阳加速融入重庆中心城区,主动对接中欧班列(成渝),助推云阳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
北向—积极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依托万州至云阳至十堰铁路、汉中至城口至云阳至利川至黔江高铁、开州至云阳至利川高速(江龙高速),强化与城口、关中城镇群的联系,积极拓展渝满俄国际铁路班列辐射范围,强化云阳衔接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大通道,推动云阳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第二节完善大网络,加速同城化
围绕推动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协同争取和实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以大网络拓展大空间,加快打造半小时万开云,充分发挥交通对区域发展、国土空间布局的支撑引领作用。
打造轨道上的万开云。坚持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万开云轨道环线,发展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打造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推动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铁路资源,积极开行铁路公交化列车,加快打造万开云同城化“半小时通勤圈”。
构建一体化道路交通网络。加密万开云内部高速公路网络,加快构建高速公路环线,推动万开云各区县间形成2条及以上高速公路大通道,畅通区域“大动脉”。加速构建万开云非收费公路快速通道,打造快速通道环线,实现万开云各区县至少形成1条快速通道直连,有力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同城化发展。
共建万开云港口集群。加快形成以长江、澎溪河、汤溪河、磨刀溪、长滩河等“一江四河”为骨架的高等级航道网络,建设好复兴港,与万州新田港、开州港区形成分工明确、互补联动的港口集群格局,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共建渝东北航运枢纽港,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黄金效益。
打造万开云航空集群。加快补齐航空基础设施短板,坚持差异化发展思路,科学布局支线机场、通用机场,统筹谋划三峡货运机场,合理规划异地候机楼,与万州机场联动差异化发展,共建区域性航空枢纽。依托机场,大力发展临空经济。
第三节打造大枢纽,促进大融合
以打造万开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推动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融合,全面提升枢纽集聚辐射能力,更好地将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实现以枢纽促开放、强能级。
构建站城一体客运枢纽。建立以黄石综合客运枢纽为核心,江口、龙角为辅的多层次客运枢纽集群。坚持立体集约、集成共享,不断优化枢纽功能区布局,推动新建枢纽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集中布局,实现空间共享、立体或同台换乘,打造全天候、一体化换乘环境,推动既有枢纽整合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功能,推动实现枢纽与城市、产业园区等有机衔接、融合发展。
构建高效衔接货运枢纽。构建以三峡货运机场、复兴港为主的综合货运枢纽体系。加快综合客运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解决园区、港站快进快出、大进大出以及“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统筹转运、口岸、保税、邮政快递等功能,提升多式联运效率和物流综合服务水平。
第四节畅通大循环,繁荣大产业
牢牢把握“大融合”发展趋势,大力推进与邮政快递、旅游、装备制造融合发展,以融合发展助推打造交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交通+”产业,形成交通行业变产业、交通资产生资金的良好格局。
交通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强化交通基础设施能力共享,推动在交通枢纽建设邮政快递专用处理场所、运输通道、装卸设施,实现邮件快件集中安检、集中上车。大力发展高铁快递,推动邮件快件多式联运、全程运输透明化,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邮件快件装卸标准、跟踪数据等有效衔接,实现跨区域、跨领域和跨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在保障农村旅客乘车需求和安全的前提下,依托农村客运车辆代送已经安检的邮件快件、包裹等,提升邮政通达深度。
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围绕全县旅游资源布局,发挥交通对旅游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作用,加快建设“快进慢游”交通网。依托郑万高铁、渝宜高速等大通道,链接国际国内旅游客流。构建普通公路网络,强化内部景点联通。支持乡村旅游、度假休闲旅游、自驾游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好旅游体验。
交通与装备制造融合发展。立足云阳内河航运发展优势,围绕滚装船、中小型游艇、LNG(液化天然气)新能源船舶三大领域,加快补齐船舶产业生产链和价值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培育发展锚链、内部船用设备、甲板器械等配套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积极引进传动装置、制动装置、轮毂、减震器等关键汽配生产企业。着眼汽配维修市场散、小、乱问题,支持县云畅集团延伸产业链条,发挥规模效应,做大做强国有资本。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要求,以交通强县为统领,致力于“行千里、致广大”,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推动交通提能升级,打造人民满意交通,服务带动万开云同城化发展,有力支撑云阳“五地一支撑”战略目标,奋力谱写云阳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新篇章。
第二节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品质发展。牢牢把握交通运输的服务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积极适应个性化、多元化出行和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求,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全面提升运输组织水平,提供品质更优、效率更高、安全可靠的运输服务。
先行引领,可持续发展。牢牢把握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新使命新定位,充分发挥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适度超前发展。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加快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水平。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发展方式,在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各个阶段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加强生态保护,助推“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统一开放、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交通运输发展环境,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公共服务、制度供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发展目标
到2025年,围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以提升内畅外联水平为导向,着力交通联网、补网、强链,加快建设“行千里、致广大”的交通强县,着力完善“五大网络、五大体系”,建设东南西北四向开放、铁公水空四式齐备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和优质高效、绿色集约、规范协同、支撑有力的高质量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运输提能升级,对内加快实现“半小时高速、1小时云阳”,对外实现“半小时万开云,2小时重庆,3小时成都、武汉,6小时北京、上海、广州”目标,基本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综合交通枢纽门户、万开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更好服务支撑云阳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对外大通道实现新跨越。铁路,建成郑万高铁67公里,正式迈入高铁时代、与主城都市区实现高铁直连直通。高速公路,建成125公里、通车里程达到200公里,对外出口通道达到5个。水运,Ⅲ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50公里,建成投用复兴港,全县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吨、350万人,基本建成三峡航运服务中心。航空,建成云阳通用机场,三峡货运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万开云交通一体化取得新成效。加快打造轨道上的万开云,依托郑万高铁开行铁路公交化列车,万开云城际环线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加快构建万开云高速公路环线,建成巫溪至云阳至开州等高速,万开云各区县间至少有1条高速公路直连,实现万开云1小时畅行。加速构建万开云快速路环线,建成云万快速通道,实现云阳至万州快速路直联。加密运营万云平湖快巴,常态运营云万“水上巴士”,探索开行万开云跨区域城际公交线路,实现公交出行IC卡区域互认,运输服务一体化高效便捷。
——内部交通网络实现新跃升。升级改造普通干线公路199公里、省道三级及以上比例达到90%,升级改造县乡道200公里、县乡镇主干道油化率达到100%、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100%,实施建制村“单改双”500公里,实施村民小组通畅工程1000公里、村民小组通畅率达到100%,全面实现县内互联互畅,有力助推全面乡村振兴。
——运输服务效率得到新提高。建成投用黄石综合客运枢纽、黄岭物流园,客货运枢纽布局更加完善。优化调整14条公交线路,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0%,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投放175台出租车运力,基本实现出租车供需平衡。复兴港多式联运工程高效运行,水运货运占比提升至80%。
——行业治理效能迈上新台阶。实施村道安防工程420公里,改造危旧桥隧33座,整治地灾15处,基础设施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升。绿色交通水平不断提升,城区公交智能调度系统有力运转,运载装备实现北斗卫星定位及运行状态监测全覆盖。地方交通政策与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公路水路管理养护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持续上升。
——交通经济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县云畅集团、宏荣路桥公司等业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成长为大型国有骨干企业。水运船舶制造、高端汽摩配件等行业产值大幅提升,滚装船、中小型游艇、LNG新能源船舶等产业不断发展,年船舶修造能力超过100万载重吨/年。高端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快速发展,基本建成渝东北黄石汽奥中心,新能源汽车关键配件生产加工规模持续壮大。
专栏1 “十四五”发展主要指标
类型 |
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对外 通道 |
铁路营业里程(公里) |
0 |
67 |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
74 |
200 | |
高速公路对外出口通道(个) |
2 |
5 | |
港口货物吞吐能力(万吨) |
500 |
1000 | |
万开云同城化 |
万开云高速公路直连率(%) |
67% |
100% |
快速通道通车及在建里程(公里) |
— |
69 | |
公交IC卡互认率(%) |
— |
100% | |
内部 网络 |
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 |
69 |
90 |
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 |
61 |
100 | |
村民小组通畅率(%) |
85 |
100 | |
运输 服务 |
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条数(条) |
— |
14 |
新投放出租车辆数(辆) |
— |
175 | |
水运货运量占比(%) |
75 |
80 | |
行业 治理 |
村道安防工程里程(公里) |
200 |
420 |
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应急救援响应时间(分钟) |
100 |
60 | |
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 |
50 |
100 | |
内河船型标准化率(%) |
92 |
100 | |
经济 产业 |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176.8 |
350 |
预计带动GDP增加值(亿元) |
50 |
100 | |
船舶修造能力(万载重吨/年) |
30 |
100 | |
船舶维修业产值(亿元) |
5 |
20 | |
高端汽摩、汽配汽修产业产值(亿元) |
3 |
10 |
展望至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县,基本形成“两高两普一货四环”铁路网、“三横一纵两循环”高速网、“三环九射多联线”地方公路网、“一港九区一中心”的水运网、“一核一辅多点”航空网,基本形成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对外辐射功能、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智慧绿色安全交通水平显著提升,交通经济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有力支撑万开云一体化发展,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十四五”期间,云阳交通将以交通强县为统领,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着眼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加快“行千里、致广大”,统筹铁公水空四种交通方式,聚焦“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类要素,突出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加快打通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推动万达开云区域实现基础设施“硬联通”制度规则“软联通”,有力服务云阳“五地一支撑”建设,推动建设宜居宜游宜业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助推重庆高质量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第一节构建“两高两普一货四环”铁路网,畅通多向出境大通道
加快实现双高铁覆盖。提速建设郑万高铁及黄石站前广场,2022年6月通车投用,助力云阳大步迈入高铁时代。通过衔接渝万城际、渝万高铁、成达万高铁、渝西高铁,畅通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铁客运大通道。谋划汉中至城口至云阳至利川至黔江高铁,北向途经汉中辐射宁夏炎黄城市群出境,南向衔接渝湘高铁黔江至吉首至怀化至桂林、柳州至海口,有力填补全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包海通道(第七纵)组成,助推渝东北渝东南实现高铁直连,积极推动渝东北融入西部陆海走廊,支撑渝东北融入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
谋划两条普速铁路对外大通道。全力补齐普速铁路短板,积极争取市级各相关行业部门政策资金支持,并会同相关区县开展达州至开州至云阳至利川普速铁路、万州至云阳至巫溪至十堰普速铁路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通过衔接达万利、长垫梁开铁路,全面融入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畅通完善出海、出境对外物流运输大通道。
打通沿江货运铁路大通道。配合开展国家启动沿江货运铁路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启动建设,更好缓解三峡过闸压力,释放长江黄金水道能力,助推全国经济发展。
推动建设四条环线轨道。协调相关区县抓紧开展渝东北旅游环线、万达开云环线城际铁路前期工作,支撑万达开云铁路直连直通。坚持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开展龙缸至堰坪至故陵至新津至普安至龙角至泥溪至耀灵至龙缸观光轨道环线前期工作,同时做好县城外环有轨电车项目前期论证,力争“十四五”开工,共建建设轨道上的万开云。
专栏2 “十四五”铁路网络发展重点
两高:加快推进郑万高铁云阳段和站前广场,积极谋划汉中至城口至云阳至利川至黔江高铁,加快实现双高铁覆盖。 两普:加快推进达州至开州至云阳至利川、万州至云阳至巫溪至十堰普速铁路前期论证工作。 一货:协同推进沿江货运铁路前期工作。 四环:加快推进万达开云环线城际铁路、县城外环有轨电车、龙缸至堰坪至故陵至新津至普安至龙角至泥溪至耀灵至龙缸观光轨道环线、渝东北旅游环线前期论证工作。 |
第二节构建“三横一纵两循环”高速公路网,推动区域内畅外联
强化互联互通,提速建设江口至龙缸高速、巫溪至云阳至开州高速,力争“十四五”时期建成投用。开工万云奉巫江南高速,打通渝东北东西向高速大通道。启动龙缸至利川(恩施)高速、江口至城口高速、黄石楼房沟至高阳至双龙高速、红狮至故陵至清水高速前期论证工作,争取纳入市级规划,适时启动建设,加快形成“三横一纵两循环”高速网格局。规划研究城口至云阳江口高速公路、打通云阳、巫溪北上大通道,连接江口至龙缸高速,实现北上甘陕、南下湘鄂。加快论证开州至云阳至奉节高速公路,优化高速路网结构,强化东西向通道联通。规划研究云阳黄石至开州高速公路,加快万善万开云高速公路环线,推动万开云同城化发展。
专栏3 “十四五”高速公路发展重点
三横:既有G42沪蓉高速,续建巫溪至云阳至开州高速,开工万云奉巫江南高速万云段。 一纵:续建江口至龙缸高速,开工建设龙缸至利川(恩施)高速。 两循环:做好江口至城口高速、黄石楼房沟至高阳至双龙高速、红狮至故陵至清水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适时启动建设。 |
第三节构建“三环九射多联线”地方公路网,服务全面乡村振兴
构建“三国四省”地方干线公路网。重点改建G348水口至陈家溪至人和至巴阳段,通过在彭溪河建设双江二桥直连人和,实现G348提前绕城。提升改造S202,将S202提升为国道,加快形成“三国四省”普通干线公路格局,支撑形成“三环九射多联线”地方公路网格局。实施G348、G347、S507、S504、S102、S506、S202等所有国省道全面油化工程,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建制乡镇三级及以上公路覆盖率、油化率达100%。
完善“三环九射多联线”地方公路网。在“三国四省”地方干线公路网的基础上,实施江口至南溪道路升级改造,续建龙角至普安至新津快速通道和南溪至县城快速通道,规划形成“盘龙街道—复兴长江大桥南互通—复兴长江大桥北互通—云阳镇—云安镇—南溪镇—高阳镇—黄石镇—人和街道长河村—人和街道中兴村—人和街道莲花社区—六岗石跨长江—盘龙街道三龙社区—盘龙街道”的三环公路,促进内部各板块协同发展,助推“一心两极”城镇化格局。
推动“万开云”内部快速互通。加快万州驸马长江大桥至云阳县城、云阳至开州浦里新区、云阳凤鸣至万州长岭3条快速通道前期工作,规划建设长岭至凤鸣快速通道,力争“十四五”时期建成投用,实现万开云内部多条快速通道互通。
推动县乡道行政等级优化。根据全县高速公路、铁路路网格局变化,以高速“道口经济”发展为引领,推动县乡道行政等级提升,推动乡村道提升为县乡道,县乡道总规模达到3500公里。
推动基础设施向进村入户倾斜。完成县乡道升级改造200公里,实现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100%,实施建制村“单改双”公路工程500公里,实施村民小组通畅工程1000公里,实现村民小组通畅率100%,全面实现“半小时”上高速和“村组互联互畅”目标。
推动交通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围绕云阳(凤鸣)现代农业产业园、云阳(清水)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两园四带”农业产业布局和旅游资源布局,完善乡镇旅游路、产业路、乡村振兴路,建设双龙互通至渠马至养鹿,路阳至江口互通,南互通至盘龙3条高速道口连接线,高效疏解交通流量,支撑全面乡村振兴。
专栏4“十四五”公路网络发展重点
普通干线公路:实施S202开利路(长江大桥至利川界段)升级改造,提升为国道。2025年实施G348、G347大修油化。S507、S504、S102、
S506四条省道全面油化工程,加快续建S504洞鹿至红狮、S506青鲫洞
至开州区界等公路升级改造。改建G348水口至陈家溪至人和段,通过在彭
溪河建设双江二桥直连人和,实现G348提前绕城。规划建设长岭至凤鸣快速通道。
农村公路:实施县乡道升级改造200公里,实施建制村“单改双”500公里。实施村民小组通畅工程1000公里,实现村民小组通畅率100%。实施双龙互通至渠马至养鹿、路阳至江口互通、南互通至盘龙3条高速道口连接线工程。
第四节构建“一港九区一中心”水运网,建设三峡航运服务中心
建设云阳复兴港。加快推进复兴港建设,以件散货运输、水上加油为主,建设5000吨级件散货泊位6个、水上加油泊位2个,打造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港口。优化完善港口集疏运公路体系,建设老城至复兴进港道路,建成服务云阳本地,辐射周边的专业化支点港口。推动复兴港与新田港协调联动、错位互补发展,共建渝东北水运枢纽港,与四川宜宾港、泸州港共建长江上游港口联盟,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上游航运枢纽。
打造高效联动的港口集群。建成投用复兴港,基本建成以“长江、张飞庙、人和、黄石、汤溪河、长滩河、磨刀溪、三坝溪、泥溪河”9个作业区为核心的港口集群,进一步完善云阳水运产业配套工程,实现云阳水运产业发展全市第一的目标。到2025年,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吨、300万人。
大力实施航道整治。推动澎溪河航道整治提升,提升航道至Ⅰ级航道标准,形成以长江、澎溪河、汤溪河、磨刀溪、长滩河等“一江四河”为骨架的高等级航道网络,Ⅲ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50公里。
建成长江航运大数据平台。建设航运大数据平台,充分整合水路旅客运输实名制管理系统、联网售票系统、船员职业档案备案系统等相关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外港口、航道、船闸、航运企业、持证船员等静态基础数据以及船舶过闸、水文、气象、船舶位置等业务动态数据,为港航企业、行业管理部门等提供实时、多维、智能化的大数据应用服务,促进航运高质量发展,支撑云阳实现从“重庆水运强县”至“长江水运强县”的重大跨越。
建设三峡航运服务中心。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依托黄岭工业园区、自贸试验区优势,吸引一批优质制造、物流业入驻,提升云阳港口经济格局和辐射半径。加强航运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与重庆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创建长江航运产学研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各类航运人才。推动成立长江水运协会,积极参与制定市场运行规则和标准,进一步优化水运营商环境,推动区域水运协同发展。依托云阳造修船舶产业优势,挂牌船舶检验集中点,做优做强船舶工业。提升绿色航运发展水平,推进集岸电供应、燃料加注、生活配套、船舶污染物接收等服务于一体的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建设。
专栏5“十四五”水运网发展重点
港口码头:推动复兴港建设,与新田港共建渝东北水运枢纽港,与宜宾港、泸州港共建川渝港口联盟。推进“长江复兴、张飞庙、人和、黄石、汤溪河、长滩河、磨刀溪、三坝溪、泥溪河”作业区建设工作,有序推动
张飞庙旅游码头提档升级,加快建设普安旅游码头。
完善进港道路:修建三坝至老城道路,建设三坝溪大桥。
航道整治:推动澎溪河航道整治提升,提升航道至Ⅰ级航道标准,适时启动磨刀溪、汤溪河、长滩河航道等通航能力提升工程。
长江航运大数据平台:建成长江航运大数据平台,整合水路旅客运输实名制管理系统、联网售票系统、船员职业档案备案系统等相关数据资源,
共享系统外港口、航道、船闸、航运企业、持证船员等静态基础数据以及船舶过闸、水文、气象、船舶位置等业务动态数据。
三峡航运服务中心:绿色水上综合服务区一期利用两个船厂的优势建设水上服务趸船,设置小型超市,围绕船厂延伸船舶维修服务,开通锚地
停泊船接送和进行代管服务;绿色水上综合服务区二期依托复兴港、黄岭工业园区建设港航服务中心,完善污染物接收、岸电、船舶加油加气等基础设施。
第五节构建“一核一辅多点”航空网,支撑实施更大范围对外开放
谋划建设三峡货运机场。谋划在凤鸣建设三峡货运机场,加快开展前期研究,尽快纳入国家规划并启动建设,与万州机场、达州机场、巫山机场差异化发展、抱团发展,共建全国性客货运枢纽,打造万达开云“两客一货”枢纽机场集群。依托三峡货运机场开展空公水联运,辐射渝东北、陕南、鄂北等区域,与重庆新机场(货运为主)联动互补发展,有力助推万开云板块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有利于带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重庆重要增长极,支撑重庆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云阳通用机场。启动云阳通用机场选址工作,建设江口、高阳、龙缸、普安等起降点,大力开展飞行员培训、空中巡查、防林护林等作业飞行,积极拓展应急救援、商务包机、空中摄影、景点观光等民生功能,联动江北国际机场、成都双流机场、天府国际机场等枢纽机场和万州机场、巫山机场等周边支线机场以及忠县等通用机场探索发展川东北、渝东北片区低空旅游圈。
专栏6“十四五”航空网发展重点
一核:启动三峡货运机场前期论证工作,争取纳入规划,尽快实施。
一辅:加快通用机场选址,适时启动建设。
多点:建设江口、高阳、普安、龙缸四处起降点。
第六节着眼依法治交,打造规范有序交通治理体系
深化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完善跨区域跨部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协调机制,建立定期联席会议机制,共同解决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输服务一体化、执法结果互认、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等问题。加强共享单车等新业态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平稳发展。
深化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深化交通综合执法改革,规范机构设置和执法事项,理顺执法层级,强化执法保障,健全协作机制,形成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监管有力、服务优质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结合高速公路里程增加、港口码头完善等交通基础设施变化,积极跟踪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科学研判执法对象区域特点的变化,优化执法资源配置和服务,确保执法服务全覆盖、无死角。建设一批非现场治超设施,推动形成“固定+流动”“现场+非现场”“源头监管+路面管控”“源头+路面”等多种执法手段相结合的治超新格局。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实交通运输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鼓励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运作模式)、BOT(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方式)、EPC(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等多种模式,探索实行建设期资本金补助、运营期亏损补贴等引资政策,优化财务结构、降低投资风险,加大招商力度、做好后续服务,努力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资交通。同时,加强债务管控,降低债务风险。
深化交通运输服务改革。严格对照每年交通政务服务工作要点内容,积极推动交通运输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预约办”“咨询办”等便民模式,持续提升全程网办、一次即办、跨区县通办事项比例,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推动交通企业改革。推动交通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政企关系,支持交通国企开展市场化转型,对交通国企的定位、主业、经营计划、重大事项等要把好关,让交通国有公司按照地方政府的战略规划与部署开展工作。同时,支持交通国有公司按照市场规律自主经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调整组织架构及管理体系,建立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交通国有企业的内生发展动力。盘活用好交通行业国有资产资源,化解交通国有企业存量债务。把基础设施项目核心业务包装为具有一定收益的经营项目、产业项目,以产融结合方式打造新的业务板块,积极探索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金融业务,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以产促融、以融兴产,实现产融结合的良性发展模式。
强化交通安全监管机制。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实现城市公共交通与“两客一危”车辆、12吨以上普通货车GPS(全球定位系统)或北斗安装率100%,重点运输车辆和枢纽站场视频监测覆盖率达到100%。持续落实“一岗双责”,规范履职行为,研究建立考核评价、尽职免责和问责机制。加大市场监督力度,积极开展企业主体责任评估和整改升级工作,提升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化水平。启动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建立月进度报告、定期通报、检查督导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全面推广应用普通货运企业第三方托管模式,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强化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严格落实农村公路建设“三同时”,加快实施村道安保工程420公里,改造危旧桥隧33座,整治地灾15处,确保重大隐患全面治理,一般隐患“去增量、减存量”。严格长途客运车辆、旅游客车等营运车辆安全技术准入标准,推广安装智能安全带等技术装备,提高客运车辆安全性能。持续推动船舶标准化建设,完善老旧船舶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强制报废标准,推动老旧船舶更新换代、技术改造。
强化交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质升级四方井应急水上救援基地,提升水上应急救援能力。加强渡口安全管理,实现两岸安全隐患整治、车渡船舶安全运行监管和渡运值班值守管理,保障渡运安全。规划实施龙角、江口公路应急救援站点,持续完善公路应急抢险物资储备,加强应急管理,发挥公路应急抢险中心和抢险队联动作用,确保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应急救援响应时间不超过1小时。
深化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各级路长负责相应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形成“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管理体系。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市、县二级公共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总额不得低于县道每年每公里5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2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500元,建立与养护成本变化等因素相关联的动态调整机制。
推动养护管理现代化发展。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有序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养护生产组织模式。鼓励通过签订长期养护合同、招投标约定等方式,引导专业养护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完善路政管理指导体系,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
加强航道养护工作。推进一江四河航道治理工作,全面缓解通航瓶颈,完善待闸锚地等配套设施。加大政府养护资金投入力度,加强航道巡查、测量、养护、应急抢通和航标、整治建筑物、通航建筑物等航道设备的专业化管养,加强维护设施和装备建设,增强养护能力,确保航道畅通。
加大交通队伍建设力度。每年有计划地选送一些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在职人员攻读事业发展所需专业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位)。积极引进复合型、交叉学科人才。到“十四五”时期末,全县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人才总量的比例达到30%以上,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达到技术工人总量的5%,高级工达到25%。力争将交通部门组织职工参加培训情况、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执行情况等纳入考核体系。
加强行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的创建活动,力争推出2至3个在全市有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高度重视交通文化宣传工作,重点实施文化理念认同工程、文化体系构建工程、文化建设示范工程、文化品位提升工程,进一步打造健康向上的交通文化。
加强交通廉政建设。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格干部监督管理,强化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巡视巡察,发挥利剑作用,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专栏7 “十四五”治理体系发展重点
安全基础设施:实施村道安保工程420公里,改造危旧桥隧33座,治理地灾15处,营运客车全面更新安装智能安全带。
安全监管:城市公共交通与“两客一危”车辆、12吨以上普通货车GPS或北斗安装率100%,重点运输车辆和枢纽站场视频监测覆盖率达到100%,应用普通货物第三方托管模式。
应急救援体系:提质升级四方井水上应急救援基地,建设龙角、江口公路应急救援站点。
第七节着眼人民满意,打造优质高效客运服务体系
建设黄石综合客运主枢纽。依托郑万高铁,打造黄石综合客运枢纽成为集高铁客运站、长途汽车站、公交枢纽、出租车站及社会停车场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面积4.2万平方米,满足高铁长途客流与县域内短途客流的高效转换。
打造“两辅”客运站。围绕城乡总体规划和乡镇定位,打造江口镇客运站、龙角镇客运站为辅客运站。按照“多站合一、一站多能”思路,建设一批乡镇综合运输站,共同组成客运枢纽多点格局,满足县域范围内居民出行需求。
持续优化公交线网。积极主动与万州、开州等周边区县衔接,积极开展跨区域公共交通服务一体化建设,适时开行跨区域公交线路,推动万开云同城化发展。计划优化新增14条公交线路,开通100平方公里城区范围城乡公交线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完善公交基础设施。规划建设2个公交站场,6个公交首末站,保障运输作业安全。新增公交运力115辆,到2025年城区公交车数量达到240辆。大力发展新能源车辆,逐步增加投放无障碍公交车,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车辆比例达到100%。推进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建设,加快提高IC卡支付使用率,到2025年达到90%。加强公交安全服务质量考核、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将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与财政补贴的发放挂钩,加快健全城市公交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科学投放出租车运力。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全面放开网约出租车,制定基于市场需求的择机投放机制,“十四五”时期拟投放出租车175台,2025年巡游出租车运力规模预计达400辆,网络出租车达到400辆。
加快示范区创建。严格对标对表绿色出行示范区县、国家公交都市创建标准,加快补齐公共交通发展短板,积极申报创建公交都市、重庆市绿色出行示范区县,努力取得更大成效。
完善农村客运网络。深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对新开通城乡公交线路的班线客车有序引导退出市场。建立以城带乡、干支互补、以热补冷的资源配置机制,到2025年,农村客运线路达到207条,实现有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率100%。积极开展预约响应式农村公交试点,推动农村公交线路联网售票,更好满足农村居民出行时空分布特点。
优化班线客运体系。强化客运枢纽站场间衔接,开通更多跨省域、区域客运班车(包车)线路,优化调整省级、县级班线客运线路5条,更新淘汰运力30辆。
创新客运服务模式。开通高铁站、综合客运枢纽旅游景区直达专线,推动运输服务与旅游产品的深度融合,实现班线客运与高铁等交通方式的错位发展、协同发展。探索开通综合客运枢纽公交接驳专线、定制公交等新业态新模式。谋划布局磨刀溪、长滩河水上观光旅游客运停靠点码头,建设航旅融合发展美丽风景线。
专栏8“十四五”客运服务体系发展重点
公共交通:新增线路14条,总量达到30条,新增115辆公交车,总量达到240辆,新建2个公交站场,6个公交首末站。
出租车运力:新投放巡游出租车175辆,总量达到400辆,网络预
约出租车400辆。
农村客运:优化调整农村客运线路13条(运管核实),总量达到207条。
班线客运:优化调整省级、县级班线客运线路5条,更新淘汰运力30辆。
示范创建:积极创建公交都市、重庆市绿色出行示范区县称号。
第八节着眼降本增效,打造高效畅通物流循环体系
建设现代化物流园。新建黄岭物流园,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沿江铁路、干线公路的比较优势,打造成为集铁路、公路、水运为主的集约化货运物流运输园区,实现“铁公水”高效联运。推进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专业化物流发展,完善黄岭物流园区的工商、税务、银行、保险等商务配套服务,实现“一站式”服务,争取招商3—5家全国性知名物流企业落户黄岭物流园区,鼓励运输企业规模化、联盟化发展,做大做强本土物流业。
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加强资源共享,利用农村客运站有偿建立邮政、快递仓储场地或小型物流集散中心,构建以综合物流中心为核心,镇级物流综合服务站为纽带,村级物流便民服务点为基础的三级节点。
加快推进物流运输装备升级。引导公路货车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快水上运力结构调整,加大江海直达船型推广力度,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发展。
深化运输结构调整。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为主攻方向,强化公路货运车辆超载超限治理,优化水路运输组织模式,提高水路运输组织水平,至“十四五”末,水运货运量占比达到80%。以错位发展为主攻方向,减少公路客运应与铁路等其他客运方式线路重复的长距运输服务,主攻短距离、门对门、定制化服务、旅游专线等领域,充分发挥公路客运灵活的优势。
大力开展多式联运。依托复兴港积极开展公水联运,重点辐射开州、湖北等地,拓展港口腹地范围,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依托三峡货运机场开展空铁水联运,服务高价值、少批量、高时效产品,辐射渝东北、陕南、鄂北等区域。
创新发展物流服务新模式。积极推广甩挂运输、网络货运平台等现代化组织模式,鼓励运输企业规模化、联盟化发展。在有条件地区推广农村“货运班线”客车货舱承接小件快运等服务模式。
专栏9 “十四五”货运物流体系发展重点
物流园:建成黄岭物流园,招商3—5家全国知名物流企业入驻。
运输组织:推动“公转水”,水路货运量占比提升至80%,依托复兴港开展公水联运,依托三峡货运机场开展空公水联运。
第九节着眼经济大局,打造百亿交通经济产业体系
围绕成渝地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重点发展高端汽摩零部件、船舶制造、装配式建筑等产业。发挥交通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推动交通与旅游、邮政、枢纽等结合,围绕交通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构建交通百亿级产业集群,为实现云阳“五地一支撑”战略目标贡献交通力量。
做大做强船舶制造业。巩固云阳内河航运发展优势,围绕滚装船、中小型游艇、LNG新能源船舶三大领域,加快补齐船舶产业生产链和价值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培育发展锚链、内部船用设备、甲板器械等配套产业,扩大本地配套能力,打通船东、设计、造船、配套、检验机构间的信息链条,推动行业间无缝合作,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船舶,引进一批内河LNG运输船和LNG燃料船等清洁能源船舶生产制造项目。依托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适应现代休闲生活需求,积极引进中小型游艇项目,培育拓展船舶制造领域。加快传统船舶制造业转型升级,淘汰整体式造船,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促进企业由分段造船向模块化生产转变,提高船舶建造质量和效率。积极发展船舶维修保养服务,建立以数据为导向的船舶全周期维护保养计划,强化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状态检测、船舶能效信息收集能力,为船舶维修计划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力争到2025年船舶修造能力力争超过100万载重吨/年,将云阳打造成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重要内河船舶制造基地。
培育发展高端汽摩产业链。大力发展高端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积极引进传动装置、制动装置、轮毂、减震器、内饰件等关键汽配生产企业。围绕万州长安跨越整车生产,积极发展相关配套产业。以云阳曲轴等企业为基础,推动生产设备和技术改造提升,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产品品种和质量,同时引进一批生产高端摩托车零部件企业,重点发展摩托车车轮、减震器等配件。围绕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零部件配套产业。聚焦驱动电机、动力电池、机电耦合装置、功率变换器、电子控制器、高压总成、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引进10家以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在巩固传统汽摩零部件加工优势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关键配件生产加工。围绕汽配维修市场散、小、乱问题,支持县云畅集团进军拓展运输、汽配销售、维修等领域,建设渝东北黄石汽奥中心,发挥规模效应,做大做强国有资本。力争到2025年,高端汽摩零部件、汽配维修等行业实现产值10亿元。
壮大交通旅游经济。围绕全县“1域集散、2脉延伸、3核引领、4水环城、5片联动”的旅游发展格局,发挥交通对旅游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作用,加快建设“快进慢游”交通网,支撑全域旅游发展。依托郑万高铁、渝宜高速等大通道,链接国际国内旅游客流,打响云阳旅游品牌,支撑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强化内部景点联通,围绕天下龙缸、侏罗纪恐龙主题公园等重大景区,谋划建设旅游大环线,完善公路附属服务设施,建设一批露营基地、自驾车房车营地、观景平台、休憩平台,打造更好旅游体验。
推动交邮融合发展。推动在黄石枢纽建设邮政快递专用处理场所、运输通道、装卸设施,实现邮件快件集中安检、集中上车。大力发展高铁快递,推动邮件快件多式联运、全程运输透明化,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邮件快件装卸标准、跟踪数据等有效衔接,实现跨区域、跨领域和跨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强化运能互补共享,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在保障农村旅客乘车需求和安全的前提下,依托农村客运车辆代送已经安检的邮件快件、包裹等,提升邮政通达深度。
推动交通枢纽经济发展。在云阳通用机场布局临空经济相关产业,发展临空制造、航空旅游,开展商业商务等相关业务活动。以复兴港为核心,完善枢纽型港口航运服务及口岸功能,加快推进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发展,推动“港口+现代物流”升级发展,提升港产城融合发展水平。以三峡游等为重点,丰富水上旅游产品,发展航运旅游经济。推动黄石高铁站站城一体发展,打造出行、商旅、购物、娱乐等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交通综合体和高品质生活圈。推动装备制造产业沿铁路、高速公路通道布局,航运产业沿一江四河沿线港口布局,发挥枢纽集散作用,做强通道经济。
专栏10 “十四五”交通经济产业发展重点
水运船舶制造业:壮大滚装船、中小型游艇、LNG新能源船舶三大船舶产业,力争年船舶修造能力力争超过100万载重吨/年。
高端汽摩配件产业:年产值超10亿元,建成渝东北黄石汽奥中心,支持县云畅集团发展为大型国有骨干企业。
第十节着眼提能升级,打造智慧绿色高质量发展体系
全面加强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基建交通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步使用。加强智能感知、信息发布等设施设备建设,实现对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枢纽站场、港口、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安全预警。利用5G、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科技手段提升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安全防控及养护管理水平。
持续推进运载工具智能化升级。推动常规公交、出租车、农村客运车辆、重型营运货车等运载装备的北斗卫星定位及运行状态监测全覆盖。推广基于人工智能的监控报警终端等技术装备,实现对不安全驾驶行为、乘客危险行为、危险行李货物等自动识别和实时报警。鼓励智能运载工具应用推广,推进共享化、无人化、智能化的运输系统建设。
提升运输服务智能化水平。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鼓励以市场为主体创新运输生产服务模式,培育开发更加多样化、个性化、跨界融合的出行服务产品。建设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综合监管平台和公交电子站牌,实现城区范围内公交车辆实时智能化调度,提升公交智能化服务水平。聚焦公众出行需求,建设全县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基于互联网、服务热线、交通广播、短信等渠道,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交通出行信息查询与发布服务。打造跨运输方式的客运联程系统,实现旅客出行一次购票、全程服务。
深化数据资源“聚通用”。完成全县交通政务信息系统上云服务便捷的大数据应用,为行业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支撑。
建设生态绿色交通设施。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提升改造,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土地、空域等资源,加大岸线、锚地等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利用效率。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注(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依托,打造公路绿色景观走廊,推动建设“美丽公路”。
推广绿色清洁的运输装备。继续推广纯电动客车、纯电动货车在交通运输装备中的应用,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鼓励开展一批燃料电池货车示范运营,优化承担物流配送的城市新能源车辆的便利通行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老旧船舶的拆解淘汰以及三峡库区新型标准化船舶的推广,加大电、LNG天然气等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船舶推广力度。开展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研究,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强化资源集约利用。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资源和运输枢纽资源,严格岸线审批,探索岸线资源有偿使用,保障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积极发展交通行业循环经济,大力推广路面材料再生利用、船舶油污水处理等技术。
第一节实施效果
到“十四五”时期末,云阳县基本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综合交通枢纽门户、万开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交通对城市化、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发展提供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对外运输通道实现跨越式发展。规划实施后,形成北上甘陕、南下湘鄂、西进渝蓉、东出鄂沪交通大格局,全方位、高标准对接“一区两群”“三峡城市核心区”和“万达开统筹示范区”,紧密联系川、陕、鄂、湘等周边省份,深度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对内加快实现“半小时高速、1小时云阳”,对外加快实现“半小时万州、开州,2小时重庆,3小时成都、武汉,6小时北京、上海、广州”目标。
内部交通网络实现互联互通。规划实施后,县内干线公路网络全面形成,省道三级及以上达到90%,干线公路对乡镇、产业园区、旅游景点的覆盖率达到100%,公路客货运输效率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县际通二级、镇际通三级、组组通硬化路”目标。
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大幅提高。规划实施后,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0%,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出租汽车实现供需平衡,“打车难”问题全面缓解。依托综合客运枢纽和城市公交站场设施,实现长途交通与城市交通“零换乘”。民生工程建设得到全面落实,村民小组通畅率达到100%,农村地区出行条件明显改善,有效解决农村地区乘车难、运输难问题。
交通绿色、智能、安全发展态势优良。规划实施后,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节能环保新技术广泛使用,新能源运输装备大力推广。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广泛运用,交通运输管理效能显著提升。安全应急体系更加完善,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明显提升。
第二节资金匡算
“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总投资约为500.4亿元,铁路投资25亿元,公路投资453.4亿元,内河航运投资10.9亿元,机场投资1亿元,综合交通枢纽投资4亿元,智慧绿色交通投资6.15亿元。其中,拟争取国家及重庆市交通专项资金约52.1亿元,本级投入130.7亿元,社会投资资金317.6亿元。
专栏11 云阳县“十四五”交通资金筹措表
项目类型 |
“十四五”时期规划投资(亿元) |
社会投资 (亿元) |
争取上级资金(亿元) |
本级投入 (亿元) |
铁路 |
25 |
0 |
25 |
0 |
高速公路 |
299 |
299 |
0 |
0 |
普通公路 |
154.37 |
0 |
25.6 |
128.8 |
水运 |
10.9 |
10 |
0.9 |
0 |
航空 |
1 |
0 |
0 |
1 |
交通枢纽 |
4 |
3.4 |
0.6 |
0 |
智慧绿色交通 |
6.15 |
5.2 |
0 |
0.95 |
合计 |
500.42 |
317.6 |
52.1 |
130.75 |
第一节环境影响分析
——生态影响分析。规划航道整治、港区码头建设以及铁路、公路跨河桥梁工程将对水域生态系统产生一定不良影响,工程完工后随着泥沙的淤积,这种影响将逐步消失。交通发展会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如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占地拆迁等。规划中铁路、公路等项目为线性工程,容易对生态功能区造成分割,影响部分区域的生态完整性,对线路范围内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路基宽度有限,相对于重要生态功能区来说,对其生态功能影响较小,且具备自然恢复能力,不会造成区域生态功能的整体退化。
——主要生态敏感区影响分析。部分省县级公路由于历史原因,临近自然保护区保护范围,应当采取措施尽量减轻工程施工对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穿越风景名胜区的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风景名胜区旅游景观的破坏,使得区域景观在空间上不再连续,出现破碎和分割。对于临近风景名胜区的铁路、公路项目,其建设对其核心景区的影响较小,项目建设将促进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发展。
——水环境影响分析。本次规划中包含水运项目、机场项目和枢纽场站项目,项目主要是挖方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由于项目房建挖方深度较浅,一般只是对表层的潜水产生影响,对深层的承压水不会造成污染,且占地范围有限,污染是否物资?较简单,通过土壤的过滤作用,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实施后,各种运输方式仍会对环境空气造成影响。如公路行驶车辆尾气,港口装卸产生粉尘、油品运输和装卸产生的油气,飞机、船舶烟气,枢纽站场汽车尾气、装卸粉尘等。均采用清洁能源、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等措施控制,其影响很小。
——声环境影响分析。铁路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噪声主要是牵引动力噪声、轮轨噪声和空气动力性噪声,对沿线的居民点、村庄、学校、医院的声环境造成影响。公路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噪声主要由动力噪声和轮胎噪声两部分构成水运项目对营运期产生的噪声主要是船舶运行噪声包括发动机噪声和鸣笛噪声及港口码头运行的生产设备噪声,其影响很小。
第二节环境影响对策
——生态环境方面。公路、铁路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村镇生态系统分别采取生态恢复、挡土墙路堤、桥梁穿越、占补平衡补偿等措施、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运项目采用鱼类增殖放流、鱼类其他恢复补偿措施。
——主要生态敏感区方面。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交通项目的选址选线,尽量避让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涉及风景名胜区的道路应该符合景区规划,应当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在保障景区质量的基础上,合理布设项目线路,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于穿越森林公园的铁路、公路等交通建设项目,实施中可能造成原有的森林景观被分割为多个斑块,影响生态系统完整性。对于临近森林公园的铁路、公路等项目,对森林公园的植被影响较小,未对景观造成切割影响。因此,本次规划实施中应尽量避让森林公园植被良好的中心区域,在不得不穿越森林公园范围时,尽量沿森林公园外围布线,减少对森林公园中心区域的扰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尽量避让湿地公园范围,特别是生态保育区鸟类集中分布及繁殖地。若无法避让,应增加桥梁、涵洞工程,施工期禁止向湿地范围排放生产废水,设置临时工程,避免造成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妨碍湿地范围内动物的栖息和生存。
——水环境方面。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等沿线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若其附近有城市污水管网,则经生化池处理后就近接入管网,送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或处理达标后回用于沿线绿化,不外排。舱底油污水送船舶污水接收船或岸上的油污水接收单位接收处理。正常工况下工程对地下水影响较小,在风险事故状态下及时采取封闭、截流等保护措施。
——环境空气方面。沿线服务设施及枢纽站场采用清洁能源,不得设置燃煤锅炉,对沿线设施的餐厅加装油烟净化装置。公路运营期间,加强道路管理和路面养护,保持道路良好运营状态,并加强绿洲路段公路两侧的植树绿化。对于油品吞吐港区和机场油罐区,其油气挥发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控制措施。清洁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浮顶罐储存技术(减少油罐呼吸损耗)、密闭装车回收油气技术、降温技术等措施。污染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油类分类储存管理、喷淋降温等,并加强管理,做好设备维修与维护,防止跑冒滴漏,减少挥发性烃类气体。
——声环境方面。在铁路、公路建筑控制区以内应按有关规定限制建设新的敏感建筑物,特别是居民住宅建筑物等。在铁路、公路沿线附近的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声环境敏感目标,当交通噪声对其有严重干扰时,应在相应的铁路、公路的路侧设置声屏障。水运项目方面,港口码头项目疏港道路设置减速带、限速标志和禁止鸣笛标志,控制运输车辆行驶速度,降低交通噪声。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十四五”交通建设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实施,定期调度协调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交通局,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健全各方式、各部门工作对接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推动规划落地落实。
加强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按市级配套政策落实相应配套资金,推动财政资金向交通领域倾斜,每年财政安排项目前期工作、行政执法保障等专项经费。继续支持并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模式,鼓励建设方发展沿路经济,通过道路改扩建时建设附属设施并确认其产权。支持推行PPP、EPC+多种交通项目建设投融资模式,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建设。依法依规通过配置土地、矿产、旅游资源、加油站经营权等方式,解决交通项目资金缺口。完善跨行业资金、资源筹集制度,整合发改、农业、乡村振兴等资金用于公路建设。扶持培育县云畅集团发展壮大,支持市场化转型,开展多元化生产经营,依法依规配置土地、矿产、旅游等资源,打造云阳县基础设施建设材料供给平台,提升交通建设项目业主承载能力。
加强人才队伍保障。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以高层次人才及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与培养。加强执法业务骨干队伍和执法管理队伍建设,实现执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标准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业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推进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教育培训工作效能。组建云阳交通行业发展智库,加强与科研、咨询单位交流合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加强交通发展战略咨询。
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建立规划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根据交通运输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调整规划和相关政策,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统筹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关系,研究生态红线内开展交通基础设施活动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规划衔接机制,形成以中长期规划为引领、五年规划为路径、项目实施方案为支撑的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优先支持交通项目纳入全县国土空间规划,通过正面清单等多种形式,落实线性交通工程廊道预留和线位动态调整政策。加强万开云快速路、主干道与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的线位、标准、实施时序等有效对接。
“两高两普一货四环”铁路网:两高是郑万高铁云阳段、汉中至城口至云阳至利川至黔江高铁;两普是达州至开州至云阳至利川、万州至云阳至巫溪至十堰普速铁路;一货是沿江货运铁路;四环是万达开云环线城际铁路、县城外环有轨电车、龙缸至堰坪至故陵至新津至普安至龙角至泥溪至耀灵至龙缸观光轨道环线、渝东北旅游环线。
“三横一纵两循环”高速网:三横是G42沪蓉高速,续建巫云开高速,开工万云奉巫江南高速万云段;一纵是江口至龙缸至利川高速;两循环是黄石楼房沟至高阳至双龙高速、红狮至故陵至清水高速。
“三环九射多联线”地方公路网:三环是内环、外环和盘龙街道至复兴长江大桥南互通至复兴长江大桥北互通至云阳镇至云安镇至南溪镇至高阳镇至黄石镇至人和街道长河村至人和街道中兴村至人和街道莲花社区至六岗石跨长江至盘龙街道三龙社区至盘龙街道;一射是G348县城至莲花至巴阳至万州驸马长江大桥方向万州高铁北站方向,陈家溪至人和至巴阳至万州驸马长江大桥方向(西);二射是盘龙街道至九龙至黄柏至万州方向(西);三射是盘龙至四民至凤鸣至院庄至万州(西);四射是S202县城至双龙至开州方向(西北);五射是县城至黄石至高阳至平安至养鹿至开州浦里方向(西北);六射是G348县城至南溪至石门至奉节方向,南溪至江口至沙市至巫溪方向(北);七射是县城至云阳镇至红狮至龙洞至奉节方向(东);八射是盘龙街道至复兴长江大桥南桥头至水磨至新津至故陵至奉节方向(东);九射是S202县城至清水至湖北利川方向,县城至龙角至泥溪至耀灵(南)。
“一港九区一中心”水运网:一港是复兴港;9区是长江、张飞庙、人和、黄石、汤溪河、长滩河、磨刀溪、三坝溪、泥溪河九个作业区;一中心是三峡航运服务中心。
“一核一辅多点”航空网:一核是三峡货运机场;一辅是云阳通用机场;多点是江口、高阳、龙缸、普安等起降点。
附件:1.云阳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图
2.云阳县“十四五”高速公路规划图
3.万开云“十四五”城市交通三大环线规划图
4.云阳县“十四五”干线公路规划图
5.云阳县铁路规划图
6.云阳县“十四五”交通建设重点项目表(2021—2025年)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