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商务委员会
关于征求《云阳县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意见的函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属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按照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云阳委办白头〔2019〕181号)要求,县商务委编制了《云阳县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现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为30天,截止时间为2022年9月23日。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出意见(QQ邮箱:280933010@qq.com),逾期未反馈视为无意见。
附件:云阳县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云阳县商务委员会
2022年8月22日
(联系人:汤小平,55128603)
云阳县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云阳县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云阳县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中共云阳县委关于制定云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云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县商贸服务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重大政策、重点任务、重要举措,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年一2025年,是全县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指南和全县商贸履职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立足新发展阶段,奋力开启商贸服务业发展新征程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商贸服务业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的重要抓手,全县商贸服务工作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商贸服务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但也存在不足。
第一条 取得成就
商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十三五”时期,云阳县城已经形成了以亿联家居建材城、彩云梯步行街、“云阳天地”和“梯城天街”(待建)购物中心为主的“北部新城商圈”;以金科口福街、环湖绿道体育休闲文创街区、三国印巷文化商业街区、御江盛宴婚庆产业园为载体的商旅文融合环湖新城商圈;以中环路、城中城一期、莲花池商品市场等为主的城中商圈。在城市商业不断壮大的同时,乡镇商贸发展多点开花、活力十足,涌现出江口、南溪、平安、高阳、农坝、沙市、凤鸣、龙角、清水等一大批以片区中心场镇为依托的商业聚集区,形成以县城三大商圈为核心,以片区中心镇商业街为网格支撑点的一心多极城乡商业网络日趋壮大,全县商贸服务业设施建设成就耳目一新。
商贸服务业规模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03.76亿元增长至299.01亿元,年均增长23.58%,其中批零业年均增长14.01%,商贸服务业市场主体增长至4.78万个。电子商务加速发展,2020年网零额超过20亿元。物流量保持增长态势,物流业收入超过12亿元。
商贸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批零销售额中批发业占比不断提升,“十三五”末上升到36.9%。二是物流及快递业态快速发展,快递出云阳比例超过其他区县,2020年快递进出件占比到2.85:1。
城乡流通体系基本畅通。全县大力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乡镇商贸服务业网点数量超过1.55万家,商业经营面积超过60万㎡,行政村商业网点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借助农商互联项目、农产品供应链项目的实施,着力补齐了云阳县农产品预冷、加工、分选、包装、冷链仓储等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短板,引导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大型餐饮、电商平台等流通企业,采取订单农业、产销一体、投资合作等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立利益紧密联结、产销密切衔接、长期稳定合作的新型农商关系,扩大了农副产品直采规模。
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外贸规模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累计增长8.4倍,外贸企业已达70家,有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17家,柑橘、黑木耳、辣椒、面条、粉条、阳菊等本地优势特色农产品,成为出口重点产品。外贸加工基地快速发展,农产品出口基地达到11个。利用外资取得突破性进展。
商贸服务业治理有序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基础不断夯实。
第二条 存在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全县商贸服务业发展主要存在商贸服务业总体规模不大,结构不够优化,商贸服务业发展载体(设施)不够完善,布局存在“小、散、乱、缺”情况。区域性商贸中心物流中心、电商中心、会展中心建设缓慢,生产性服务业短板突出。农业商贸服务业欠发达,农产品上行压力较大,外贸进出口发展不够稳定,实际利用外资水平有待提升,商贸服务业经营主体有待壮大,消费活力有待激发,商贸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缓慢。
第二节 面临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商贸服务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变化。
第一条 国际环境错综复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分工合作、互利共赢仍是长期趋势,“一带一路”持续推进、RCEP等贸易投资协定签署实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就加快演进。同时,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给世界经济带来新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挑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经济可能持续低迷、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商贸服务业发展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第二条 国内机遇大于挑战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正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国产业体系完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日益显现,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为消费提质扩商、贸易创新发展,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劲动力,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带来机遇。但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势,传统竞争优势减弱,高质量商品和服务供给不足,消费需求新增长点有待培养,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
第三条 县域经济推动产业发展
长江经济带深入推进,“万开云”同城化发展进入关键期,三峡城市核心区、绿色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三峡旅游集散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加快建设,云阳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节点作用日益凸现,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五地一支撑”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高铁时代来临,“高铁经济”重构商业格局,双“100”双“1000”战略实施,城市建设提质提速。但也面临长江生态环保、区域竞争、产业内生动力不足、商业业态和技术创新缓慢、高铁虹吸效应可能带来的消费流失等挑战。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全县商贸服务业既面临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挑战,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努力在风险中有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一城谋划全局、以全局谋划一城,聚集高质量发展和消费升级,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奋力谱写全县商贸服务发展工作新局面。
第三节 总体思路
第一条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提高新发展质量,围绕“五地一支撑”1城市定位,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形成强大内贸市场、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目标,持续提升商贸服务业规模、推动结构优化、促进消费升级、推动平台建设、促进动能转换,着力构建与现代化城市发展定位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相适应的商贸服务体系,打造长江三峡库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第二条 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民生导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县商贸服务发展工作的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消费升级的需要,让人民在商贸服务业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牢记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全县商贸服务发展工作创新驱动、协调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加大开放力度,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深化改革开放。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全面贯彻重庆市改革开放方针政策,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配置动力,持续增强全县商贸服务业发展内生动力、激发消费活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商贸服务业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加畅通。
第三条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四中心一枢纽一高地”,全县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流通现代化格局不断构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不断提升,双向投资水平不断提高,区域资源要素聚集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民生能力不断增强。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0.83%。外贸进出口额达到1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
专栏3.“四中心一枢纽一高地”
四中心 |
区域性消费中心、三峡城市核心区商贸中心、农产品供应链服务中心、三峡库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中心 |
一枢纽 |
区域性物流枢纽 |
一高地 |
区域性对外开放高地 |
第四条 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
到2035年,全面建成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三峡城市核心区商贸中心和农产品供应链服务中心、三峡库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中心,区域性物流枢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商贸服务领域生态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走在全市前列。
第四节 规划布局
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统筹全县商贸服务设施规划布局。
第一条 全县商贸服务设施布局规划
全县商贸服务网络体系以 “一心两极三大片”为总体布局,定位为“聚一心强两极优三片”。
聚集云阳未来产业,突出“一心”核心级。将云阳城区打造成全县商贸服务业核心,引领和带动全县商贸服务业发展。强化县域“四街四镇”商贸服务业布局。高水平建设黄石外环区域专业批发市场核心区,依托长江、沪蓉高速和郑渝高铁,大力发展综合性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口数字森林小镇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区、创建“人和—巴阳”组团农旅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经济带、科创产业集聚区、做优盘龙依托张飞庙三国印象特色街区建设文创特色发展区、布局凤鸣建设临空经济服务区,将县城区域建成高质量发展策源地、高品质生活集聚区、产业升级引领区。
因势利导做强“两极”,支持“江口—南溪”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增长极发挥产业集聚、资源集中、人口聚集优势,构建现代商贸物流县内区域二级集散地、片区商业中心区。
各具特色优化“三大片“,支持“普安—龙角—清水”商旅文融合发展增长极发挥世界恐龙、天下龙缸等资源优势,结合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优势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经济带。推动西北片区协同发展,东北片区绿色发展,江南片区融合发展,打造本地商品集散节点,重点满足本地居民消费需求和农产品上行需求。
第二条 城市商贸服务设施布局规划
云阳县城商贸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布局定位为“三圈四园多网点”。
“三圈”:提能升级以中环路、城中城一期、莲花池商品市场等为主要构成的城中商圈。打造成老城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样板。增强以亿联家居建材城、彩云梯步行街、“云阳天地”和“梯城天街”(待建)购物中心为主的“北部新城商圈”商业活力,规划建设好高铁新城商贸服务产业发展。做优以金科口福街、环湖绿道体育休闲文创街区、三国印巷文化商业街区、御江盛宴婚庆产业园形成商旅文融合产业集群为主的环湖新城商圈。
“四园”:规划建设北部新城高铁商贸产业园(中农冷链物流港产业园、汽车销售服务产业园),规划建设长江航运产业园和公路快递综合物流园。高铁新城商贸产业园以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为抓手,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汽车展销、后服市场等专业市场集群。主要依托沪蓉规划建设的云万快速通道、开云恩高速等公路通道建设江口公路综合物流园,满足公路物流快捷、便利运输需求。长江航运产业园依托长江云阳复兴作业区,建设黄岭水运产业物流园,推动公水、公铁水多式联运发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多网点”: 依据县城不同功能板块发展商贸服务网点,补齐城市功能,在水口数字森林小镇建设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区、在“人和—巴阳”组团建设农商旅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科创产业服务区、在盘龙街道建设三国印象特色街区建设文创特色产业园、在凤鸣镇建设临空经济服务区。
第二章 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畅通国内大循环
第一节 大力推动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充分发挥云阳区位、交通、市场、资源等优势,聚集优质消费资源,建设新型商圈,推动消费融合创新,打造消费时尚风向标、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聚力打造三峡库区核心地区消费中心城市,辐射带动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城市群消费提质扩容,不断提升云阳国际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消费便利度、潮流引领度。
第一条 完善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载体
推动中环传统商圈提档升级。主要包括中环路至滨江路区域。对标对表目标标准,突出中国特色、融入巴渝元素,以步行街改造提升和传统商场转型升级为抓手,推动中环一滨江、莲花池一外滩老城商圈提档升级,打造品牌聚集、交通便捷、服务优质、国际接轨的标志性商圈。重点推动中环路具有一定规模商业设施提档升级,推动智慧商圈建设,推动新世纪、重百、国美、苏宁等商场设施和业态提升,推动中环路城中商圈百货市场、服装品牌提档升级,将其打造成传统商业改造升级的典范。
推动新兴商圈创新发展。积极推动北部新城商圈发展,打造云阳商业门户。重点推动云阳天地购物中心、两江未来城商业综合体、彩云梯步行街招商运营,打造引领云阳商业潮流跨界融合、高端品牌聚集、业态创新科技智慧的一站式消费场景,着力引进渝东北首店、首秀、首展经济,大力发展体验式购物、餐饮美食、休闲娱乐、社交体验、文化艺术、儿童游乐、高端酒店、商务等业态,加快建成云阳首个百亿级CBD。持续盘活做优城中城一二期商业综合体,积极提升城中城商业综合体业态质量,优化商业布局,引进专业城市综合体招商和运营管理团队进行整体经营,改变商业模式、提档升级、转型发展,重点发展体验式购物、餐饮、儿童游乐、文化休闲、主题旅游游乐等体验式消费业态,改善交通状况,推动城中城商业广场一二期繁荣兴旺,实现与三期项目无缝衔接。推动银海市场提档升级,做专做精。推动滨江路美食街专业化、特色化、休闲化和夜市化发展。
推动莲花池商圈提档升级。莲花池商圈以滨江大道为中轴线,以莲花池市场、外滩商业街为中心,核心区面积约0.5km2。以地下通道或者廊桥形式连结上述区域,打造城市休闲、购物步行街区,重点推动莲花市场、外滩市场、恒生市场、银河家电服装城等商业设施改善硬件设施,业态升级、提升形象,加强整体管理,推动商业业态专业化,着力解决好物流和停车问题。
规划建设高铁新城商业设施。积极引进集设计、开发、运营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运营店,规划用地600亩,以黄石镇中心广场为中心致力发展国内高端品牌零售和情调餐饮、社交空间、儿童休闲、文化体育、现代酒店及商务业态,打造云阳TOD综合商业商务圈,满足旅客快捷消费和本地居民休闲、体验和社交场景式消费需求。
积极建设以中农冷链物流港项目、汽车销售物流服务项目为核心区建设集专业市场、总部经济、生产资料服务设施功能的功能型、外向型、辐射型的大型商业批发交易市场。
发展城东口福街社区商业中心。充分依托金科世界城和金科集江悦项目商业设施,重点发展社区超市、便利店、餐饮、家政服务、美容美发、养老、休闲、药店、社区生鲜店、百货、五金、家居等社区商业业态,补齐城东片区生活商业设施短板,满足区域居民必需生活消费品及服务需求。
拓展国际消费体验新场景。依托两江交汇人文湾区、两江广场一龙脊岭公园一磐石城公园,云阳滨江公园、月光草坪等滨江公园绿地建设,创新“消费+人文”“消费+生态”“消费+艺术”“消费+游乐休闲”“消费+数字科技”等业态,打造绿色生态、创新融合、科技体育、多元包容的消费新场景。规划建设新型数字经济智能消费体验中心,打造场景式、沉浸式社交消费新标准。
扩容提质消费特色名街名镇名区。融合三峡库区文化、山水资源、旅游景区、优势产业,重点推进龙角一清水(龙缸景区)、云安古镇、云阳古镇、故陵古镇等特色商业街区、历史文化街道改造升级,打造云阳三峡库区文化消费名范。
打造夜间经济示范区。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完善设施延长营业时间,重点打造金科口福街、彩云梯步行街、飞凤梯不夜城、滨江美食街、张飞庙南滨路风情街、清水土家文化夜市等六大夜市经济街区,培育和发展“夜味”“夜养”“夜费”“夜玩”“夜购”等夜间消费业态,构建独具特色的三峡库区、长江之滨夜间经济聚集区。
第二条 集聚国内资源、打造商业主体集聚地
打造知名品牌集聚地。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服务企业、中高端品牌、现代服务企业在云阳设立区域性总部或职能总部、采购交易结算中心、仓储物流中心、运营管理中心,大力招引具有国内外知名品牌运作能力的投资商、运营商在云阳投资建设、运营商业综合体、高端酒店、商贸物流园区。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首秀经济”、“首展经济”,支持国内外知名品牌在云阳设立区域性乃至全国性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鼓励企业在云阳首发或同步上市新品,开展首秀或首展活动,构建品牌汇集、品质高端、品位独特的优质商品供给体系。鼓励在城中商圈、环湖商圈、北部新城商圈等重点商圈开设“云彩首店”开展“云彩首展”“云彩首秀”等新品发布和促销活动。
探索“云货精品”名片,积极推广天生云阳区域公共品牌,振兴云阳老字号。鼓励“瑞兰斋”云阳桃片糕等云阳中华老字号,云阳红橙、云阳面条、云阳泥溪黑木耳、故陵椪柑、龙缸云雾茶、云阳小面、云阳黑芝麻、云阳阳菊花、票草牛肉干等云阳知名品牌(产品)传承传统工艺,创新技术管理,加强品牌宣传及推广,不断提升“云阳造”“云阳产”品牌影响力,推动云阳老字号和知名品牌进商超、进机场、进商圈、进社区、进景区,设立云阳品牌集合店、旗舰店、体验店、优化云阳产品供给。
培育孵化新消费品牌。聚焦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在农产品、食品、餐饮、面条加工、文创、健康养老、电商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消费品牌企业,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对孵化基地、孵化机构、入孵企业在租金减免、人才引进、首贷贴息等方面加大支撑力度。到2025年,初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新消费品牌孵化体系。
推动商业结构调整。推动商业业态调整。积极引导全县经营不善的购物中心和传统百货店及时调整经营结构,丰富体验业态、社交业态,由传统销售卖场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文化消费中心转变。推动超市、便利店连锁化、社区化发展。调整商品结构。鼓励商贸服务业企业改革千店一面、万店一品乱象,不断调整和优化商品品类,不断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着力增加智能、时尚、健康、绿色商品品种,鼓励名店、知名电商平台加大本地品牌、云阳优势特色农产品、老字号产品销售,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可追溯体系。
创新发展方式。支持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实体店通过互联网展示、销售商品和服务,提升线下体验、配送和售后等服务。加强商品设计创意和开发,发展自有品牌,实行深度联营和买断经营,提高自营商品比例,加大自主品牌、定制化商品比重。鼓励大型实体店不断丰富消费体验,向智能化、多样化商业服务综合体转型,增加餐饮、休闲、娱乐、文化等业态,由商品销售为主转向“商品+服务”并重,鼓励中小实体店完善便利服务业态,增加快餐、网订店取、社区配送等便民服务功能。推动实体商店向买手制店、品牌集成店、主题概念店、会员店转型。
创新组织形式。鼓励连锁经营创新发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科学选址、智能选品、精准营销、协同管理,提高发展质量。鼓励特许经营方式发展。推动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采购分销配送平台建设,整合采购、配送和服务资源,带动中小企业降本增效。
发展体验服务。引导商贸服务企业顺应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推广精细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延伸服务链条,规范服务流程。支持企业运用大数据分析顾客消费行为,开展精准服务和定制,加强与顾客交流互动,做精做深体验消费,发展个性化、智能化服务设施。
促进跨界融合。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引导线下实体零售企业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发展智慧商店、无人商店,鼓励京东、天猫等第三方平台到云阳开设线下实体店,促进多产业联动发展,推动商旅融合发展,以旅兴商,以商促旅。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聚焦IP资源整合转化,打造文商旅综合体,探索发展文化演出、旅游演艺,建设艺术品交易市场,做强“三峡游”“龙缸游”旅游商品业态,开发特色旅游购物产品,做大旅游购物业态。做优“商业+”,提升商业品牌文化价值,推动云阳“老字号”、云阳“地标美食”等业态发展。推进商圈功能融合,积极融入文化、旅游、科技、数字等业态。推动实体店铺数字化改造。推动商业与会展、养老服务、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大力引进外资百货、超市、便利店。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建设进口商品展示展销中心,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
第四条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
积极培育生活性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质量和效应,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同时满足居民“一刻钟”便民生活需求。
完善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统筹城市生活服务商业网点建设改造,推动社区商业设施建设,扩大网点规模、优化业态布局、完善服务功能,推动社区商业设施“一点多用”,提升一站式便民服务能力。补齐全县老旧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社区商业、儿童教育、养老服务、医药卫生、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维修、便利店、菜店、食堂及文化等设施。
推动生活消费业创新发展。推动生活消费业态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大力发展居民和家庭服务,多方式提供婴幼儿看护、护理、美容美发、洗涤、家电及其他日用品维修、房屋中介、物业管理、搬家保洁、车辆美容及保养维修等生活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健康服务,重点推动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文化、健康旅游、体育健身、中医药健康服务、护理和商业健康体验服务。发展养老服务,重点推动基本生活资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务、紧急救援、临终关怀、健康咨询、老年教育、养老院等业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旅游服务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推动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研学旅游、竞技表演、健康休闲、房车、自驾车、游艇等新兴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体育服务,重点培育健身休闲、竞展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健身教练、体育经济等服务。大力推动文化服务,主要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数字内容、文化服务产品制作、传播、消费、初版、传播(直播)等服务。借力“三峡旅游”平台,推动国内国际文化交流。着力发展住宿餐饮服务。积极发展主题宾馆、民宿客栈、短租长租公寓、新型快餐、团餐、特色餐饮、农家乐等细分业态,推进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发展多种形式教育培训服务,推广开展社区教育,为社区居民提供人文艺术、科学技术、幼儿教育、养老保健、生活休闲、职业技能、远程教育。
推进服务业态融合发展。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健全医疗卫生与养老机构深度合作,促进“体育+健康”服务发展。推进文化、体育、休闲与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服务+制造”融合创新,发展健康设备、活动装备、建设器材、文创产品、康复辅助器械设计制造等服务,推动集成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体育健身、餐饮住宿、生活便利服务的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第五条 促进消费升级,持续扩大内需
提升传统消费。促进初级产品保供稳价,增强全县(能源)、农产品等初级产品供给、“开源”与“节流”并重,坚持节约优先,同时增强全县初级产品生产与供给保障能力,重点保障粮食、蔬菜、肉蛋及能源的供给和价格稳定。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促进社区生活服务集聚式发展。提升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品质,丰富消费品品类,推动基本消费。促进日用品消费提档升级,满足品牌化、精品化、细分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加速家电、家居、汽车等耐用品更新换代,满足智能化、绿色低碳化、品质化、便利化消费需求。鼓励云阳本地产、本地造产品消费,促进本地产品品牌化发展,探索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引进跨境电商线下实体店,引进更多优质低价进口商品。鼓励县内大型零售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采购中心或直采基地,增加高品质商品进口,满足消费者对质量进口商品的需求。提振农村消费,大力推动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下乡,组织更多适销对路的工业品供应农村市场。
培育云阳新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新消费融合发展。发展无接触式消费体验,鼓励办公楼宇、住宅小区、商业街区、旅游景区等地布局建设智慧超市、智慧餐厅、无人商店等新业态。积极发展“互联网+服务”,有序发展在线教育,实现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大力推进分时段预约诊疗、互联网诊疗、商品网络销售等服务,积极发展在线文娱,鼓励数字精品内容创作、短视频、直播动漫等数字形态发展。积极发展互联网外卖配送、即时物流、共享住宿等新业态。深入发展“互联网+旅游”,推动数字孪生景区、无接触式服务、智能导游导览等智慧化服务,完善网上购票、分时预约等智慧化经营管理机制。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加快发展数字体育、在线健身、体育动漫、体育游戏、电子竞技、运动在线培训与指导等新兴服务。完善充电桩(站)设施,推动新能源汽车和寄递物流配送车辆消费。鼓励线上平台向线下延伸拓展,提速发展O2O新零售。重点推动淘宝(天猫)、拼多多、京东、美菜等大型电商平台与线下实体店合作,发展“网订店取”模式。加快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实现线上线下高效融合、大中小型企业协同联动、上下游全链条一体发展。推广农产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服务模式。推广“云逛街”“云旅游”“云展览”等新模式。
创新发展消费新形态。大力发展平台经济,统筹推动“彩云生活”云阳本地生活消费平台建设,聚集全县购物、餐饮、住宿、休闲、生活服务、家政、物流、医疗、文化、旅游等商户和商业设施资源带动上下游供应链资源入驻,细化细分市场,为云阳居民提供快速、精准、多样化、本地化服务,打造集线上购物、线下体验、展览展示、采购交易、支付结算、物流配送、品牌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活消费平台。积极发展更加个性化、实时化、社交化、精准化的移动终端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供应链平台,推动大型流通企业、商品批发市场由贸易商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加强与上游生产企业、下游产品加工或批零售企业的资源整合,构建采购、分销、仓储、配送、初加工、金融于一体的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发展“共享经济”。引进和培育共享汽车、共享住房、共享餐厅、共享办公等生活生产服务共享,发展共享用工、共享信息资源等生产服务,推动旅游资源共享,鼓励景区及民宿、公寓、旅游线路、餐饮及交通等旅游资源共享。推动医疗服务共享。鼓励县内重点医疗机构建设医疗服务共享平台,推动医疗机构依托平台开放共享医疗资源,实现与市级重点医疗机构业务、病人、信息、数据共享,为全县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便民医疗服务。
第二节 补齐专业市场短板
培育壮大专业市场。发展大批发,促进大流通,积极补齐云阳大型专业市场设施短板。着力完善渝东北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功能,提升市场入驻率。加强亿联建材市场管理和业态整合提升,不断提升市场活力。加强中农农副产品综合市场规划设计,做到商业业态与建筑设计有机吻合,注重现代农副产品功能定位与经营管理智慧化,避免重蹈渝东北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的覆辙。在高铁新城规划建设汽车后服及大宗生产资料交易市场,为全县工业发展提供支撑。发挥专业市场在流通枢纽作用,优化全县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供给结构,扩大交易规模,力争将云阳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商品交易集散中心。
大力推动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和云阳港复兴作业区大宗商品集散、运输中转功能作用,规划建设建材、板材、石材陶瓷及五金机电、煤炭等大宗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完善展示交易、装卸搬运、加工仓储、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等功能设施,发展生产资料交易、物流、加工、电商等产业,满足全县及万开云一达州区域企业对大宗生产资料供给需求。
积极推动汽车展销及后服务市场建设。规划在高铁新城建设集汽车展销交易及维修、保养、二手车交易等客车交易服务市场。建设工程机械及商用车专业市场,不断满足居民汽车换代及售后服务消费需求。
有序发展农产品交易市场。按照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要求加快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重点推动全县县一街镇两级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中农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加强与渝东北农批市场功能整合,实现差异化发展,重点建设农产品供应链设施,构建以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为引领、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为支撑、冷链物流为基础。城乡共同配送为依托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满足本地农产品上行和外地农产品集散周转的需求。对全县城菜市场提档升级和补齐短板,重点完善城东社区和北部新城、黄石高铁新城菜市场设施,便利居民生活。推动全县乡镇农贸市场,重点完善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冷链设施,规划在农贸市场空白乡镇建设农贸市场或农产品交易市场。
有序推动现有百货服装批发市场升级改造。重点推动莲花池市场小商品、服装市场交易设施提档升级,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完善物流、停车、智慧市场等配套设施。
完善市场功能。拓展市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批发市场配套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初级加工中心、检测检验中心、研发设计创意中心、教育培训中心、融资服务中心,以商品供需、商品价格发现机制等功能,强化市场助推产业发展功能,推动市场与产业集群合作机制,提供市场实时动态信息,引导企业生产。推动商品生产、流通及配套服务高效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城区展示交易+郊区仓储物流”“市场批发+就近配送”发展模式。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品牌孵化服务功能,鼓励发展自有品牌,编导品牌营销,发展时尚创意设计服务。积极发展外贸服务,开展市场采购交易方式试点,大力发展会展服务,提升商品市场展会影响力。扩大质量标准、信用评价、指数发布、货物融资、供应链金融、广告咨询、旅游休闲等增值服务,积极推行定制化服务,发展农产品订单服务、发展工业消费品买手制,发展生产资料大宗商品预售服务。
推进平台经济发展。推动农产品市场产销平台对接平台建设。搭建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的产销对接平台,发展订单农业、产销一体、股权合作等模式。推动在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长期稳定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工业消费品市场跨界融合。推动亿联等消费品市场依托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应用,增强对消费需求变动研制,建立商品追溯体系。推动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市场建设商品购买、使用、维修、保养、报废全周期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智慧消费体验。鼓励建材家居、服装鞋帽、日用百货等市场,探索与文旅休闲、创意休闲、餐饮等融合发展。促进生产资料市场向供应链平台转型。鼓励生产资料市场与企业开展供需对接,优化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资源配置,打造供应链平台,发展“市场+平台+服务”模式,增强定制化生产、一体化服务功能,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上下游协作的生产资料流通体系。
第三节 大力发展物流业
物流业是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期间,全县把补齐物流设施短板、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善产业发展和投资环境的重要抓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环节。
提升长江上游航运产业园。积极依托黄岭港复兴作业区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产业园,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打造以物流和航运产业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重点建设2公里岸线码头,年吞吐能力达到集装箱5万标箱,滚装船汽车10万辆、散货1600万吨。利用规划建设的沿江铁路、疏港道路及长江港建设多式联运港口物流园,大力发展装卸搬运、仓储配送、物流加工、展示交易、保税物流、散货堆场、船舶建造、航运维修、船舶给养配送等服务,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临港经济园区。
规划建设综合物流园。规划在高速公路下道口附近用地1000亩,建设以公路运输为基础的物流园,满足公路货物运输便利化需求,主要建设“五区一中心”,即电商快递物流区、物流加工区、冷链物流区、商品展贸功能区、仓储配送区和货运中心,为云阳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规划建设八大物流配送中心。规划建设县城北部新城物流配送中心、旧城(组团)物流配送中心和高铁新区物流配送中心三大城区物流配送中心。规划建设江口、南溪、双龙、沙市、龙角五大乡镇物流配送中心,满足区域工业品和快递、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需求。物流配送中心主要具备中转分拨、加工整理、仓储冷链、运输配送、农产品集散等功能。
规划建设多个物流节点。将凤鸣、盘龙、人和(巴阳)、水口纳入城区物流覆盖区。在上坝、鱼泉、农坝、后叶、路阳、高阳、渠马、养鹿、平安、云安、栖霞、云阳、红狮、龙洞、洞鹿、石门、大阳、双土、桑坪、新津、宝坪、普安、外郎、泥溪、耀灵、清水、票草、堰坪等乡镇建设乡镇物流配送节点,满足本地居民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需求。到2025年,实现所有乡镇物流节点全覆盖。物流节点主要具备中转分拣、仓储配送等功能。
完善物流终端设施。推动城市社区、村(社)乡村综合物流寄取点建设,鼓励智能快递柜、智能生鲜冷柜等物流终端网点建设。
依托云阳公水(铁)多式联运交通、区位和产业优势,完善重大物流通道设施,大力推动物流通道和网络体系建设,构建东西畅通、南北联通的四向物流通道。
物流通道建设。畅通东西物流大通道。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沪蓉高速公路以及规划建设沿江铁路、规划建设长江中、下游地区经云阳至重庆、成都的东西水陆物流大通道、大力推动上海、南京、武汉经停云阳至重庆、泸州的水运通道建设,有效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物流成本低廉的优势,积极发展大宗商品水运及中转服务,经云阳港中转至开州、开江、达州、宣汉、万源、城口等地区。有序发展公路运输,充分发挥云阳公路物流园运力整合的优势,推动公路物流发展。重点推动重庆(成都)经云阳至宜昌、武汉、长沙、南昌、南京、上海(浙江)等地零担和专线运输业务发展。有序发展快递、快运业务。联通南北物流大通道。依托安康一城口一开州一云阳和安康一巫溪一云阳高速,规划建设的开云恩高速公路,大力发展西北(新疆、兰州、西安、银川、西宁)至云阳的公路转水路的公水联运物流大通道,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依托规划建设的开云恩高速公路,大力推动武陵山区域(恩施、吉首、黔江等地)经云阳公路转水路至长江下游华东地区物流通道建设,有效打通武陵山区域交通、解决外运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完善县城(城际)物流通道。积极整合快递、物流邮政等运力,大力推动县城至中心乡镇物流通道建设。重点发展县城至高阳至开州、县城经南溪、江口至巫溪、县城至故陵、县城经至龙角到恩施市城物流配送(城际)物流通道建设。
加强物流网点建设。加强水路干线网点建设,重点建设宜宾、泸州、江津、重庆果园港经停云阳至宜昌、武汉、岳阳、九江、南京、南通(江阳)、上海的江海联运物流网络体系。完善公路干线网点,发展成都、重庆经云阳至宜昌、武汉、长沙、南昌、南京、苏州、上海、杭州的东西公路干线运输网络体系。推动西北至长江港口公转水多式联运物流网络体系建设,重点发展乌鲁木齐、兰州、西宁、西安、银川等省会城市物流网点建设。积极推动云阳至开州、达州、城口,云阳经巫溪至安康,云阳至恩施、黔江城际支线物流网点建设,推动中心乡镇物流网点建设。
通过物流通道和物流网点建设,将云阳打造成长江上游地区多式联运物流枢纽。
壮大传统物流业。完善标准化仓储设施,推动传统仓储业发展壮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必需的仓储设施,解决全县货物仓储问题。推动物流装卸搬运产业发展,提升云阳长江上游航运产业园和公路物流园货物聚集辐射能力,增加货物装卸量,重点发展集装箱装卸服务业,有序发展货运代理业,做大物流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全县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实现主辅、主副分离,推动物流服务市场化、社会化,拓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市场空间,促进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大力推动快递物流业发展,完善电商快递物流设施,重点建设区域快递性快递分拨、仓储、配送中心,提升邮件、快件处理能力,打造区域性快递、快运分拨能力,实现高效集散。完善快递进农村服务体系,畅通农村快递物流通道,发展共同配送。
提升运输效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完善云阳港交通基础设施,推动公路、水路联运设施有机衔接,推动公水多式联运发展,降低区域物流成本。推动江海联运,配备现代化中转设施,完善港口集散箱及散货装卸设备,推动生产资料及大宗物资公水联运、江海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探索水路滚装运输。有序发展网络货运,积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促进全县网络货运平台建设,有效整合货运信息和线下运力资源,促进全县无车承运、网络货运业发展,推动全县运输降本增效。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完善甩挂设施、配置足够的牵引车及挂车,发展甩挂运输服务,推广普通货车租赁、挂车共享、长途接驳甩挂、集装单元化和集拼服务,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节能减排。
推动城乡共同配送发展。加快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合理布局县级物流园、街镇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等三级配送节点,搭建城市配送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县、乡(镇)、村消费品和农资配送网络体系建设。推进共同配送。积极整合邮政、供销社、快递物流、客运公司运力和网点资源,推动城市共同配送服务发展,促进工业品快递、农资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着力提高农村商业网点的统一配送率。发展城市“落地配”业务,发展面向机关单位、工商企业、学校医院等消费团体的集中配送。依托连锁商店专卖店、专业店、百货商场等商业网点,大力发展统一配送。推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企业、电商平台发展农产品批量配送。鼓励错时、分时配送,推动夜间配送、分时段配送、即时配送和个性化、定制化消费配送方式发展。鼓励农业生产大镇建设产地集配中心,发展产地农产品集散、产后商品化处理、冷链、集中配送等服务。
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重点推动中农农批市场集中型冷库和长江上游航运产业园、公路综合物流园分布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补充城乡配送物流中心配套冷链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冷链物流设施(集配中心)建设,构建物流园/农批市场、配送中心、产地集配中心三级冷链物流设施体系,保证全程冷链,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聚焦“6+1”重点品类(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等主要生鲜食品以及疫苗等医药农产品),完善仓储、运输、流通加工、分拨配送、寄递、信息等冷链服务功能,强化一体化服务能力,优化不同品类商品冷链服务流程与规范,提升专业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推动全县冷链经营模式创新,发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电配”“中央厨房+食材配送”等新模式,推动城市冷链配送现代化、集约化水平。推动冷链物流通道网络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冷链产品物流“四横四纵”骨干通道建设规划打造国家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冷链物流。重点打造上海至重点水、陆运冷链物流节点和西北至华南冷链物流节点。创新全县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组织方式。完善农产品田头集货组织,发展产地移动冷库、移动冷库+集配中心、设施巡回租赁等模式,缩短农产品采后进入冷链物流环节时间。推动农产品产地直供发展,实现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农舍对接,推动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开展净菜、半成品加工,为餐饮企业、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直供直配服务。发展冷链运输服务,强化冷链运输一体化服务,发展“干线冷运+区域分拨+城市配送”冷链物流服务。推广和使用标准化冷藏车、冷藏集装箱、周转箱、保温箱。探索发展冷链多式联运。有序发展公水联运冷链。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发展公水联运冷链物流服务。推动规模化集养城市冷链和常温货物配送,推广使用多温区配送车、蓄冷保温箱和保温柜,发展“无接触式配送”等新模式。
发展大宗商品生产资料物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云阳港,大力发展以煤炭、矿石、沙石、水泥、钢材、石材、陶瓷等大宗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推动陕煤经云阳长江黄金水道至武汉、长沙、南昌、南京、上海生产资料水运物流通道建设,打造长江上游大宗商品、生产资料物流枢纽,形成集原材料采购一加工一商品销售一物流配送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模式,鼓励生产资料生产、流通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构建集仓储、加工、配送、多式联运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综合型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农村生产资料物流体系建设。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农资网点开展连锁配送,实现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创新发展供应链体系。积极推动全县大型批发、生产资料经营,农产品流通和物流企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过程高效协同,促进产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和政府治理方式创新。创新发展产业供应链体系。培育现代农业供应链体系,构建以种植养殖为基础,产后商品化为核心、冷链和物流为基础、电商及销售为引领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重点完善云阳红橙供应链体系。发展现代制造业供应链体系,构建以链主企业为龙头,直通上、下游企业的工业供应链体系,重点发展消费品工业供应链体系。培育现代服务业供应链体系,支持电商平台和大型批发零售企业整合研发、采购、营销和服务等环节资源,打造全县服务业供应链平台。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提升全县供应链应用水平,支持农产品供应链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出资、订单合作等方式构建供应链体系。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龙头企业创新引进、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上下游企业协同的工业供应链平台。加快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批发、零售物流企业提升供应链协同能力。推动专业市场商户发展供应链,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积极引导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等平台对接,创新发展应收账款、存货、预付款融资和保险、保班、仓库质押等现代供应链金融服务,探索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鼓励供应链企业利用股权投资基金等金融工具,整合供应链资源,有效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健全供应链金融担保、抵押、质押、转让机制,鼓励开展应收账款及其它动产融资质押和转让登记。
第四节 推动农村商业振兴
第一条 完善农村商业网络设施
推动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及改造。对江口、南溪、高阳、龙角、故陵五个中心乡镇新建或改造集中式商贸中心,改善乡镇集贸市场面貌,增强对周边地区的服务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居民的米面粮油、果蔬肉蛋奶、食品、洗护用品、服装、鞋帽、家访、家居百货、家电、农资,以及美容美发、餐饮、维修、洗衣、维修等一般消费需求和农产品收购、销售等便民服务。形成以单体商超(综合市场)为中心,集聚多种服务的商圈形态。积极补齐其他乡镇集中商贸设施短板,单体商业面积为500—1000㎡,提供粮油果蔬肉蛋等基本农产品、食品、洗护用品和日用百货等商品零售和餐饮、理发等基本生活服务,满足本乡镇居民基本生活消费需求。
积极有序推进村级商业建设。推进村级综合商店建设,单个面积30—100㎡,具备农副食品及食品、日用百货、五金家电、家居建材、农资等商品销售和电商、电信、快递、物流、金融等服务功能,方便农村居民就近便利消费和基本生活服务,积极推动农村商业连锁化、标准化发展,不断提高商品共同配送水平。
第二条 大力推动农村物流发展
推动农村电商快递物流网点共建共享。积极整合乡镇邮政设施、客运站、货运站、电商仓储场地、供销合作社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乡镇快递物流中心。利用村级邮政、供销、商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村级快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在中心乡镇及有条件的乡镇探索建设终端智能快递物流箱(柜)。村级快递物流站以小卖店、超市、副食店、村邮站为载体,开展日用消费品、农资及物流快件接取送达服务。提升物流节点设施综合服务能力,完善乡镇和村级物流节点物流及快递收寄、电商交易、信息查询、便民缴费等功能,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多站合一”。
创新农村物流运营模式。推广城乡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先进模式,提高配送规模和集约化水平,降低配送成本。有序发展网络货运等无车承运人模式,整合农村运力和分散货源,实现人、车、货、站、线等物流要素精准匹配。充分挖掘城乡客运班线货舱运力资源,发展小件快运、电商快递等服务,实现客货同网、货源共享。
探索推进“物流+优势产业”“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特色资源”等项目建设。通过物流运输整合农业基地、生产加工、商贸流通等资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产销运一体的供应链综合物流。
第三条 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
完善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推动本地柑橘、黑木耳、面条、粉条、菊花等农地建设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具备农产品清洗、烘干、分级、分件、整理、包装、质检能力,补齐农产品供应链“最初一公里”短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错峰销售能力,鼓励发展产地移动型、共享型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在全县柑橘、菊花、茶叶、粉条、大米、生猪、蛋禽等农产品主产区建设规模适度、设备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预冷及冷藏设施(冷库)形成瓜、果、菜、肉、蛋等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减少采后损耗,满足产地、销地农产品对低温冷藏设施的需求。
完善低温加工设施。完善果蔬、肉禽、粉条产品冷链加工设施,保证农产品加工始终处于低温状态。建设农产品成品冷藏库,配备机械式制冷设备,满足农产品短期或长期储存的需要。推进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在全县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动以田头市场为基础、县城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支撑,联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推动全县农贸市场和菜市场设施设备升级,完善功能分区,和水、电、暖、通信、仓储、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农民自产自销专区。
优化提升配套设施。交易设施、冷藏冷冻、加工配送、电子结算、检验检测、安全监控、消防设施等配套设施设备,配套餐饮、理发、生活服务等业态,引入小家电、小百货、修理等业态,丰富市场经营种类,建立市场经营信用体系。鼓励设立工益性农产品销售专区,提升公益功能。
强化产销对接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对接全市智博会、西洽会、农博会、消费扶贫展销会、渝鲁合作展销会、本地展销会等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推广订单农业、产销一体等长期稳定对接模式,构建利益联结关系为核心的农商互联的产销合作体系。
第一条 推动生产资料市场建设
规划在黄岭复兴作业区建设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园,作为云阳大宗商品商贸物流集散地,满足“长大笨散”货物的装卸、搬运、仓储、运输、展示、交易、大宗商品金融服务需求。重点发展散煤、粮油大宗农产品、钢材现货交易交割仓储、中转、配送服务。规划在高铁新城重点建设公路综合物流园,主要满足中短途生产资料和小件快运物流、农产品物流及钢材、型材、木材、陶瓷、石材展示交易加工、配送服务和汽车展示交易、美容、维修、保养及二手车交易需求。
第二条 推动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推动以农产品、食品等消费品为核心的研发设计产业发展,促进工业设计、品牌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发展。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服务,重点发展软件研发、信息技术咨询设计、信息技术运行维护、测试及检测等服务。大力推动农村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发展,唱响“数据加工找云阳”。发展金融服务,积极引进银行、保险、担保、小贷、证券等金融机构以及股权投资基金、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机构,推动存贷款、保险、担保、质押、小额贷款、证券、股权融资、仓库质押、产业发展基金等服务发展,促进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积极发展会展服务,以特色产品、美食、房产、汽车、文创、日用百货、农产品未重点,每年策划举办3—5次区域性大型会展,打造特色专业开展。积极承接市级展会在云阳举行,高水平举办“重庆小面节”等区域性会展。发展检验检测服务,围绕县内主导产业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重点发展融合分析试验、标准研制,技术研发等多功能检验检测和线上检验检测服务。大力发展人力资源、会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与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紧密相关的专业服务。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加快区域性分子检测、智慧医疗、卫生服务、中医药治疗等公共卫生服务发展,推动健康服务与旅游、养老、体育、分时度假等产业发展。推动售后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设施设备监理、维护、修理、运行等全周期服务。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第三方维修服务。积极承接服务外包,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等服务,探索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第三章 推动对外高地建设,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
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万开云”发展定位和《关于推动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的实施方案》要求,“万开云新区”将通过推进生态、产业、公共设施等协同共建,着力打造成为三峡库区开放高地、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质量重要增长极的要求,协同推进“万开云”商贸服务业协调发展。
第一条 推动长江上游三峡城市核心区商贸服务业差异化发展
全力提升商贸服务业集聚发展,依托云阳北部新城、高铁新城,大力推动立足云阳、服务周边的商业综合体和专业市场设施体系建设。重点推动北部新城商圈建设,突出高铁新城人货登陆点辐射作用,主要满足本地居民消费需求、承接三峡游和云阳旅游游客消费需求,实现与万州商业差异化发展,推动旅游商业发展,高标准建成旅游集散中心、张飞庙4A级景区商业拓展开发和清水龙缸国家5A级旅游度假区商贸服务配套、侏罗纪恐龙公园商贸服务业布点,重塑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云阳段,联合营销推广三峡腹地精品旅游线路。促进“万开云”柑橘、脐橙、血橙、柠檬等区域性特色优势农产品联合营销,推动“万开云”三地商业运营商在三地实现连锁化发展,推动城市综合体和专业市场联合招商、联合运营,推动三地商务部门联合开展消费活动、展会活动,实现三地商业协同发展。
大力促进物流业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万开云”共同推动交通枢纽和物流枢纽建设,实现一体化发展,规划建设“一大一小”多式联运枢纽,其中万州新田港建设渝成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示范区大区域多式联运大枢纽。云阳复兴港主要建设立足云阳、配送万州、开州、达州、恩施等周边地区的公水联运小枢纽,主要满足100km范围和西北至长江公水联运物流需求,与万州新田港、开州埔里新港区共同形成渝东北港口枢纽集群。发挥云阳长江航运产业园作用,为区域船舶建造、维修保养提供专业服务,塑造“云阳航运”品牌。推动大型快递物流、航运企业在“万开云”设立区域分拨中心,实现三地网点业务协调,推动区域城乡共同配送协同发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第二节 打造渝东北城镇群对外开放高地
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利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下西部陆海新通道有效促进物流联通、经贸相通,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在三峡库区、渝东北城镇群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推进中国(重庆)自贸区云阳联动创新区高质量建设。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与深化市场化改革互促共进,聚焦制度创新,统筹对内对外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和制度型开放转变。重点布局云阳特色优势产业、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版块、科技创新版块、康养版块。重点发展消费品产业、装备制造、文旅、健康医疗及生产服务产业。探索体现云阳自贸联动创新区区域特色的制度创新与突破,在安全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与重庆自贸试验区有关功能板块同步开展相关探索联动改革试验,努力形成一批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改革创新成果。
积极争取市级权限下放,全面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大力开展联动试验联动创新,科学规划开放路径,准确把握时序进度,成熟一项推进一项,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利用重庆自贸试验区开放优势,推动实现云阳自贸联动创新区交通物流、设施设备、商贸往来等的高水平互联互通。完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体系,依托团结村铁路口岸和中欧国际铁路联运通道,发展国际铁路联运,扩大云阳农副产品、装备制造产品等贸易;依托果园港和长江黄金水道,发展江海联运,云阳复兴港与万州新田港等构成渝东北港口群,扩大云阳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依托渝昆泛亚铁路通道,加强与我市相关口岸和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发展铁海联运和跨区域、跨国境的国际陆路运输。深化“万开云”合作联动,提升云阳与周边地区交通物流服务水平,优化运输组织,创新服务方式,推进云阳与万州、开州城市客运服务公交化运营,鼓励同城化服务,引导在云阳发展货运班线、城际速递、共同配送等多样化、专业化服务方式。
推动园区平台提升能级。借助创建“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云阳工业园区)联动创新区”契机,积极推动云阳工业园区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将其打造为渝东对外开放新引擎。加强产业、企业、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聚集,建成全县创新“策源地”和未来产业“承载地”。利于区域资源禀赋做强开放型特色优势产业。
推进功能平台建设。积极推动雄业内陆港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和保税场所建设,大力开展进口贸易,依托雄业公用型保税仓完善进口商品展示展销中心建设。推动三峡库区进口高地建设。
第四条 推进开放型产业体系建设
探索扩大服务业开放。按照重庆市服务业开放的要求,积极试点金融、物流、科技、教育、医疗、电信、贸易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开放,重点推动进口商品展示交易试点。
大力发展物流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国际物流,重点发展大宗物资交易、国际贸易、中转分拨、保税仓储等业务。推动临港经济区建设,重点发展临港制造、物流及金融、展示交易、跨境电商、轮船建造或维修、跨境旅游、外向型农业等相关产业,形成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发展格局。
做强一般货物贸易。推动云阳支柱产业开放发展,提升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出口规模。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创新、服务提升等方式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打造外贸转型示范基地。
发展加工贸易。积极承接沿海加工贸易转移,积极拓展加工贸易品类,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品、装备制造、能源电子三大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贸易等品类,不断提升加工贸易技术水平。提升加工贸易企业数量,构建企业、产业链、服务业融合的优势产业加工贸易集群。有序发展加工贸易品牌推广、研发、分拨和交易结算等产业高端价值链,推动贸易数字化。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推动旅游、物流、通信、金融、检测、维修等服务贸易发展。加强中医药、体育、餐饮等特色服务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探索引进先进服务、先进技术进口等服务贸易发展。突出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对外投资、高端服务业联动发展,创新发展“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维修”等保税贸易新业态,建设对外文化、中医药服务、数字服务、船舶维修等服务。推动服务外包承接地建设, 重点发展软件研发、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检验检测、新能源技术研发等产业,培育众包、众外包、平台分包等模式。
第六条 积极推动招商引资
推动稳总量、优结构、提质量。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强化产业龙头引育、壮大产业集群,围绕绿色消费品、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现代商贸服务等产业进行招商引资。重点引进行业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成长型企业、优质种子企业及关键环节企业,推进产业补链成链强链,构建上中下游齐备的供应链产业链体系。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线上线下招商、定局招商、驻地招商专业机构招商和平台招商。重点做好产业和项目规划,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充分利用开放平台招商。发展展会等招商形式,进一步加强外资企业 和项目服务保障、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引导外资企业全面融入云阳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贸易升级进程,促进外资稳中提质,使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更大作用。
第七条 有序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
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促进境内外产业协同联动, 重点鼓励企业在装备制造、电子产品、节能环境、消费品商贸流通、物流及农产品领域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培育“云阳造”跨国企业、重点发展实物投资、股权合作、联合投资、特许经营、风险投资、研发合作等投资方式,对外劳务合作。
第四章 推动产业创新,促进融合发展
第一节 加快数字商务发展,构建发展新格局
完善数字商务设施、发展数字生活消费新场景、开展数商兴农行动、推动电子商务升级,推进新流通、新零售、新服务发展,全面提升商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第一条 完善数字商务设施
加快智慧商圈建设。推进城中商圈和北部新城商圈数字化改造提升,完善硬件设施。实现无线Wi-Fi全覆盖,建设感知设备,完善核心公共区域内铺设人脸识别、视频监控、能耗管理、空气检测、电气设备运行管理等监测设备,能智能监控商圈及环境设备信息。配备24小时不间断提供便利服务的自助服务设施,提供商圈导览、广告发布、商户搜索展示、车位查询、公共服务信息查询等服务。提升服务能力。提升智能营销服务水平,有效对接各类电商平台,运用APP、多媒体等方式提供线上线下营销推广服务,提供智能导购服务。发展电子会员服务,对会员基础信息、消费订单、积分、交流沟通进行管理。提供即时物流服务,为消费者提供商品购物配送、餐饮外卖即时配送等服务。提供智慧支付服务,具备移动智能支付、智能POS等多种及刷脸支付等便捷支付功能。提供智能停车服务,能整合商圈车库车位资源,提供停车场数据监控监测、智能haul管理车位,无感停车、支持电子收费等服务功能。提升智慧管理能力。建立统一的商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商圈数据的统一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服务,提供商圈人流动态、商户经营情况、业态分析等统计监测和消费分析服务,协同营销管理。主动为消费者提供商家打折促销信息,协同物流管理。建设商圈物流配送体系,提供及时物流配送服务。协同金融管理,提供消费金融、经营模式、经营贷款等服务。协同公共管理,整合商圈及周边便民、公共设施信息和服务资源,提供水电气通信缴费、就业、社保、政务服务、医疗、消防、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信息及办理服务。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商家征信体系,提供相关征信服务。
完善城市智慧物流基础设施。推进物流仓储设施智能升级建设,对离散的仓储市场进行标准化、信息化整合,建立网络化、共享型仓储平台。引导生鲜电商加快建设冷链智慧物流体系,优化前置仓布局和规模。完善智能末端配送体系。构建覆盖15分钟社区生活圈和住宅小区的智能末端配送体系。加大智能快件箱在社区、商务楼宇、医院、学校、机关和园区等场所的布设力度,新建智能快件箱500组以上,基本实现社区全覆盖。
加快智慧零售终端建设。鼓励在社区、商务楼宇、交通枢纽、医院、学校和园区等场所布局智能售货机、智能饮料机、智能回收站等各类智慧零售终端设备。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拓展无接触交易、智能结算、网订店取(送)、自助售卖等便民生活圈数字化应用场景,争创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城市”。
第二条 发展数字生活消费新场景
开展商业消费数字化场景打造行动。推动智慧商店建设,聚集优质消费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打造以多业态聚合、多场景覆盖为特征的数字消费新场景,发展沉浸式、体验式、参与式消费业态,积极引育融合视觉识别、智能感知、声光电效果的沉浸式消费题材,推动领军电商平台布局线下超级体验店。引导与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字化场景运营,拓展“互联网+”餐饮模式,实现便民餐饮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设智慧菜市场。完善菜市场、农贸市场智能秤、智慧农残检测系统,建设一批运营高效、管理智能、交易便捷、体验升级的智慧菜市场、农贸市场,系统提升菜市场、农贸市场经营管理水平和保供能力。鼓励企业采用数字货架、电子价签等商品管理技术,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优化消费体验。
加快实体商业企业数字化创新。推动连锁商业企业向全方位、全渠道、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实现品牌数字化、客户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场景数字化和组织架构数字化。推动实体商业提升基于大数据的商铺选址、经营决策、招商决策、消费分析、全渠道营销等智慧经营能力。
开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培育行动。发展新零售。推动零售企业设立网店,开展线上营销推广,拓展无接触式消费体验,推行“无接触配送”。推动智慧商店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智慧书店、智慧宾馆和智慧驿站。推动零售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推进实体店铺数字化改造,增强店面场景化、立体化、智能化展示功能,开展全渠道营销,鼓励互联网平台加强与实体店合作,推动线上交流互动、引客聚客、精准营销等优势和线下真实体验、品牌信誉、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优势相融合。推动全县商贸服务设施设备智能化、商业主体在线化、商业客体数据化和服务作业标准化。发展新服务。推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生活服务业在线化,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提供个性化、便利化服务。发展在线订餐、团购、外面等餐饮服务,发展网上订房、在线订票、订座、门票配送等服务。支持家政、洗澡、维修、美容美发等行业网上预约。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经济模式发展。推动共享经济发展,鼓励共享共行、餐饮外卖、团购、在线购药、共享住宿、文化旅游等领域建设共享平台,发展共享服务,满足居民生活便利化消费需求,发展生产和生产资料共享。实现产能对接流程在线化、标准化、智能化,引导商贸服务企业上云,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商业、生活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动以网络购物、直播、视频、娱乐和数字文化、在线医疗等为代表的数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发展。推动数字消费向数字内容服务消费、传统消费数字化赋能和下沉市场数字消费潜力等方面拓展。利用数字技术对消费群体购物习惯、消费取向进行分析,精准打造体验式沉浸式消费新场景。支持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AR互动活动、新产品数字发布、智慧家庭互动体验、数字社保卡、沉浸式金融服务新体验、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城市体验、云主题的展馆等新业态发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促销活动,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围绕“推进品牌建设、引领品质消费”,做大做强做优线上促消费活动,实现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投入,加快培育消费领域数字化市场主体,结合云阳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企业应用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社交电商等新模式,培育一批“小而美”网络品牌,打造全县电商细分领域标杆企业。提升消费新场景。打造智慧服务场景。以三峡文化为主题,丰富商圈商旅文娱消费场景,发展夜间经济的“文化IP”、“体育IP”、“餐饮IP”、“旅游IP”和“娱乐IP”,发展24小时智慧商店。提升智慧环境场景,增设夜景灯光,利用“声、光、电”与艺术、美学相结合,运用3D激光投影技术,开发表演艺术,设置具有历史文化和时尚元素的标识,建设具有鲜明个性主题的网红打卡点和直播基地,不断丰富商圈消费场景。
第三条 开展数商兴农行动
培育引进农产品电商市场主体。整合全县农村电商孵化载体,加大全县农产品电商市场主体引育力度,重点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流通体、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经纪人、旅游等市场主体向电商化转型。推动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电商企业做大做强,争创市级数字商务企业。利用国家“双创”政策,鼓励大学生、自由职业者、农村致富带头人开设网店,从事农产品、手工艺品、乡村旅游等业务。
持续扩大农村电商应用覆盖面。立足云阳优质粮油、蔬菜、生态猪和家禽、柑橘、中药材等农副产品和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提升农村特色产业电商应用水平。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强化县级电商中心统筹能力,以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基地,为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电商创业者等提供市场开拓、资源对接、电商支撑、业务指导等服务。推动村级电商服务站布局优化和功能整合,盘活村级电商服务站点,激活农村消费市场。鼓励应用“互联网+”方式宣传推广云阳旅游文化资源,推动生态旅游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引导电商主体、生产企业应用兴趣电商、社区团购等电商新业态,促进数字产品和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应用。
提升“天生云阳”网销品牌竞争力。依托我县特色农产业,支持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着力提升全县农产品标准化、商品化、集约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水平。重点扶持“云阳红橙”柑橘,“三峡阳菊”“菁枫菊”“晚艳云皇菊”菊花品牌,“云阳白茶”“云阳龙芽”“龙缸秀芽”“龙缸毛尖”“盘龙青峰”“云阳红茶”茶叶品牌,“凤凰”“云三增”“穆城寨”“坪天一口香”“粒粒香”“千丝来”“澎溪河”“连年发”“亿担面”“栖霞宫”等粮油品牌等网货开发、品牌培育及包装中心建设,打造一批叫得响的“拳头”品牌。开展网销产品数字化建设。运用移动互联、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生产管理、建立产品质量溯源系统,保障产品质量。推动农产品数字化供应链系统建设,加强上下游资源整合,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协同。
深化与第三方电商平台产销对接合作。鼓励我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和电商企业与全国知名电商、社区团购、短视频等大平台对接、合作,扩大农产品销售规模。支持企业参加商务部门组织的线上线下展会、节庆活动、消费扶贫和农产品对接活动,开展品牌推介、产销对接。提升农产品网货运营销售能力。引导农产品电商企业加强农产品供应链基地建设、发展订单农业和产销一体、股权合作模式,实现需求引领;加强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提升农产品预冷、清洗、烘干、分级分拣、包装能力;加强网货研发和包装设计,打造网销爆品;提升电商企业网络推广和促销水平,提升企业销售水平。加强农村电商专业人才的培训,为乡村振兴培养新农人。
持续推进实施电商消费帮扶。巩固电商消费帮扶产品销售,鼓励电商企业优先采买脱贫人口农特产品,鼓励新农人利用微信、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兴农小店等,促进个人自产农副产品、家庭手工业产品的销售。
发展农产品电商新模式。推动电商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积极引导电商、物流等企业加强物流配送、农产品分拣加工等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渠道。推广“电商+”业态。推动电商与交通、供销、邮政、商贸流通、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电商+文旅”“电商+民俗产品”“电商+农旅”“电商+农村流通”等新产业发展。举办“采购商直通车”“采购商会客室”“网红直播间”等网络对接活动,促进农产品产销高效对接,探索大宗农产品远程交易新模式。
第四条 推动电子商务升级
提升绿色工业消费品电商发展水平。围绕菊花、天麻、枳壳、小茴香、佛手、艾草等中药材,粮油产品、肉制品、调味品、果蔬制品、休闲食品“五品”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广告纸、布、膜、板等四类广告材料,童装、中高档女装、羊绒衫、户外用品、毛绒玩具、电子玩具、珠宝首饰、旅游工艺品等服装玩具产业,智能家具、日用品、医疗康复器具等中高端居家消费品产业等全县重点工业消费品行业,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探索建设区域性云工厂、云仓储,构建敏捷反应的柔性化数字化产业链,运用大数据建模开展产品创新,鼓励大规模反向定制(C2M)和网络协同智造,形成协同设计、云制造、数字研发等深度合作的制造模式,打造一批以数字化研发设计为核心的新消费国货品牌及网络爆款,提升产品数字化、智能化及原始创新水平。
打造消费品网货基地。促进产业电商与消费品工业协同发展,加大恒顺醋业、宏霖食品、绿康豆制品、芸山农业、晚艳农业等企业网络销售,打造一批消费品工业网销品牌产品及其生产基地(园区)。支持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等与特色产业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制造业企业“上网触电”,开展“云阳造·网上销”“品质云货网上行”“云阳产品触网行动”等活动。
推动网络直播发展。孵化和引进国内外知名短视频、直播等优质直播电商平台、MCN机构,大力发展产地直播、工厂直播、村头直播、店家自播等模式,发展内容制造、视频技术、直播场景等新设施,集聚直播电商上下游资源,打造一批直播电商基地。推动县域特色优势产品直播电商发展,推进“直播+餐饮美食”“直播+商贸零售”“直播+工业助销”“直播+夜经济”“直播+文旅”“直播+大健康”等模式发展,推动传统零售业发展卖场直播等新消费场景。规范直播行业管理,压实网络直播平台管理主体责任、规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税收管理等方面加强网络直播营利行为规范性引导,鼓励支持网络直播依法合规经营。
规范稳妥发展社交电商。推动电商企业利用社交媒体或支持社会互动的网络媒体,吸引客户参与推动在线购销产品和服务,通过分享、内容制作、分销等方式,社交电商实现了对传统电商模式的迭代,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拓展消费市场、增加就业。加强规范和监管,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推动社交电商发展,鼓励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文化社区等新型平台生态体系创新创业,积极探索社交网络、视频直播、虚拟商业街等带货模式。支持优质货源商、运营软件开发商、数据服务企业、内容创作机构等提升专业运营能力,为粉丝运营、精准推送、促销导购、品牌推广等提供丰富内容和解决方案。推动社交电商运营机构立足性价比高商品的和配送服务效率、精细化运营及供应链能力,加强品牌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提升服务水平、改善用户体验、提升平台形象,提升忠诚度、持续购买。培养专业化负责任的社区电商团长队伍,加快构建与社区电商发展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
第五条 发展跨境电商
开展跨境电商平台资源对接,引导出口企业入驻跨境电商平台。整合外贸服务企业提供出口所需的支付、物流、清关等一站式服务。打通国际物流通道,降低国际物流成本。主动融入RCEP“朋友圈”,重构产业链。发展跨境电商。先期利用云仓作用,依托重庆、万州保税物流设施,后期通过自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依托本地特色优势农产品和消费品、资源重点发展三峡阳菊、云阳天麻、云阳柑橘等产品出口。利用进博会、智博会、西洽会等平台积极引进国外优质低价农产品、食品、生活消费品。积极发展报关代理、国际物流、品牌设计、强制认证、跨境金融结算、知识产权等跨境电商配套服务,创新发展“一般贸易+跨境电商”“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物流”等跨境电商贸易模式,提高跨境电商便利化。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建设海外仓。
探索推动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加快服务外包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培育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服务外包新模式。大力推进跨境电商、服务贸易数字化、商品贸易数字化,重点推动国际运输、国际旅游、金融保险、工程外包、消费品、农产品等领域贸易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贸易衍生产品、技术及服务等产业发展。
第六条 推动商务大数据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大数据中心资源。加快数智森林小镇产业园、水口产城融合示范项目建设,用好数据中心资源,拓展数据中心业态,培育引进商务数字加工、数字内容等大数据企业。强化“上云用数赋智”,持续推进传统商贸服务企业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商务数字化治理,打造“云上营商”平台样板。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第二节 推动商贸服务产业融合发展
第一条 推动文化、商业、旅游融合发展
推动商圈、商业街文商城融合发展。着力将城中商圈、环湖商圈、北部新城商圈打造电商业繁荣地、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展示地,推动商圈及商业街发展“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经营有道、品牌有名”,商业促进文化繁荣、经济繁荣、商业街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可以带来消费的人群、客流;通过文化,彰显商业街鲜明特色、推动旅游目的地建设。积极推动商圈、商业街发展文化、旅游业态,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推动文化领域商业业态发展,推动文艺演出、艺术品经营、文化娱乐、文化休闲、艺术会所等业态发展。推进书法、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品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推进音乐等艺术版权商业应用。推动文化创意产品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推动文化与商业商务融合衍生生产品和服务创新发展。鼓励云阳“老字号”产品更多彰显历史、文化。推动云阳商业开展相关文化、旅游活动,实现多业共荣发展。
第二条 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
推动电商与实体商业有机融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线上线下实体商店开设网店,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实体店铺数字化改造,开展全渠道营销。鼓励网店与线下实体店合作,实现网订店取,丰富线下体验、物流及售后服务功能,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业有机融合,推动农产品经营主体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引导电商企业拓展农村市场、提供咨询、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网点建设、品牌培育、品质控制、营销推广、物流配送、运营代理等服务。推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调发展。推动快递末端集约化服务。推动电商企业与快递企业供应链协同发展。推动电商企业与快递物流企业之间数据共享。
第三条 推动原材料供应服务与制造融合
推动原材料供应服务商品产品和专业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介入企业研发、定向开发服务。
第四条 推动商贸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提升商贸服务业与消费品加工业深度融合。发挥商贸服务业贴近市场的优势,为消费品工业规模化、个性化定制提供精准信息,实现差异化、品质化、绿色化发展。
推动商贸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水平。推动商贸服务业向全供应链服务商转型,发展原材料采购、物流、销售、研发等服务。
促进现代物流和制造业高效融合,鼓励物流、快递企业融合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持续推进降本增效。鼓励物流外包,发展零库存管理、生产线边物流等新型业务。鼓励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协同发展。
提高金融服务制造业服务水平。推动产融结合,重点推动票据、应收账款、存货、预付款项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推动装备、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发展。
第五章完善治理体系、加强实施保障
第一节 打造一流商贸服务业发展环境
对标一流营商环境城市举措,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加强商务领域法治化、市场化建设,营造一流的商贸服务业发展环境。
第一条 不断提升商贸服务业领域行政服务效能
深化简政放权,逐步压减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权事项。对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为前置条件的,一律不再进行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取消。建立统一规范的商务行政权力、责任、中介服务清单。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集商务系统政务公开、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公共便民高于一体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务信息、招商信息、招商合作信息、内外贸流通信息、审批信息、执法信息、服务信息等非涉密事项网上公开。行政审批全程接受电子监察、法制监督和社会监督。全面实现“一网通办”、推行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第二条 营造公开正义的法治环境
全面贯彻落实商务领域法律法规,健全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开展商务领域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方面宣传,提升商贸服务企业提升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推进商务领域综合执法改革,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开监管”机制需求,加强对成品油流通、报废机动车、商业用途预付长等规范管理。对执法过程全记录,规范使用移动执法系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对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零审监管模式。加强商务领域信访和矛盾化解。
第二节 健全应急保供体系
第一条 保障重要生活物资稳定生产
加强县内粮食、蔬菜、畜禽、水产等农产品生产,保持本地蔬菜、水果、畜禽产品生产供给稳定;备足原料和生产辅料,做好县内成品粮油、盐、日用品等加工食品及用品的加工生产,保障日常消费品的生产供给稳定。
第二条 畅通重要生活物资流通渠道
加强区域协作,强化产销对接,引导企业与当地、县内外、市内外重要生产基地和企业建立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多渠道采购物资增加供给;加强部门协作,农业农村、发展改革、商务、市场监管、交通等部门共享信息,建立会商和调度制度,及时协调和解决产品滞销、物流受阻、货品短缺等生活物资产、购、销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生活物资供需信息及时对接,合理安排运力,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优惠政策,确保生活物资流通“大动脉”和“微循环”畅通。
第三条 引导商贸流通企业正常运营
引导企业正常营业,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卖场、生鲜电商、餐饮、住宿、物流配送企业正常运营,在节日期间不打烊,指导企业合理加大商业库存,前移备货场地,及时补货不空架,确保生活必需品不断档脱销。鼓励企业积极创新线上线下经营模式,提前备足货源和配送人力,推出网上订购、无接触配送、生鲜套餐、半成品菜品等多种服务,有序开展外摆、外卖等灵活售卖活动,满足市民多样化消费需求。
第四条 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管理制度
各部门和生产、运输、销售企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提前备好备足卫生防疫物资,严格执行防控管理制度,坚持“人、物、环境”三同防,按照各行业最新防控技术指南,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尤其做好进口商品的疫情防控,严格执行监测和消毒制度,如实填报追溯信息。
第五条 建立重要保供企业数据库
确定本区域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重要市场保供等企业,实行定点联络、定期调度,及时掌握重要生活物资生产、流通和库存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重点保供企业在保障市场供应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六条 加强市场监测预警调控
加强市场调查,摸清重要生活物资的生产和消费情况,掌握重要流通企业库存数量;加密市场监测研判,共享部门信息,及时掌握市场供给波动情况,发现物资短缺及时通过部门调度或区域调剂,保障物资供应;加强市场监督检查,及时查处食品质量问题、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市场行为;加强宣传引导,对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开展提醒告诫,适时组织行政约谈,敦促相关行业协会及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积极推动行业规范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切实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第七条 统筹应急物资储备投放
加强成品粮油、冻猪肉等重要生活物资的储备管理,统筹好储备物资的轮出投放工作。市场异常波动符合价格干预条件,发生突发事件或价格上涨过快、供应不足导致市场脱销影响社会稳定等情况,在重点地区及时对生活必需品实行统一发放、分配或定量销售,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和市场供需稳定。
第三节 加强市场经营主体培育
落实国务院和重庆市“六稳”“六保”工作部署,大力稳定和培育商贸服务业市场主体,促进商贸服务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一条 鼓励大众创业
依托专业市场、购物中心、商业街等载体,大力推动商贸服务业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支持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城镇失业人员、返乡民工等人员创业,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扶持和鼓励优秀大学生、复转军人创新创业。
第二条 培育小微企业
明确小微企业发展目标,促进市场主体总量扩强、活跃发展、支持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通过“师徒制”、一对一帮扶制等措施提高微小企业管理水平。经营能力和竞争力。重点鼓励新零售、餐饮、文化、养老、康养、体育健康、物流、生产性服务业、电商、家教及新型行业等小微企业发展。
第三条 引进龙头企业
围绕商贸服务业发展商贸设施建设与经营、购物中心和专业市场经营管理、物流、外贸、农产品流通、电商及新兴产业,大力引进行业头部企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引领行业发展。
第四条 稳定现有企业
建立健全惠企服务机制。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重庆市财政专项补贴(奖励)资金。优化退税、奖励审批程序,精简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和手续。对经营不善企业推动实施兼并重组。对经营困难企业给予稳岗、缓缴社会保险费和税金执行国家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
实施补链、强链、建链战略,提高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能力,有效解决商贸服务行业供应链稳定问题,着力夯实行业基础、提升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协同。支持市场主体创新,推进产业高端化。
第四节 保障措施
第一条 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商贸服务业发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商贸主管部门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工作体制机制。提高对重大政策的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水平。完善建立健全县级部门、乡镇推动规划实施的协调联动机制,细化责任分工、层层抓落实,形成促进全县、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
第二条 创新政策措施
对标国内外商贸服务业发展先进城市,结合国家、重庆市相关政策措施,用足用好用活商贸服务领域各项政策,创新全县政策体系。挖掘政策潜力,释放政策效应,完善储备政策。
第三条 强化要素支撑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重庆市商务专项发展资金,用好县商务专项发展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培育、功能性平台建设。积极协调项目建设用地,加强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力培育劳动力要素市场,加大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引进,培育行业技术工人,缓解行业用工 。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增加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积极发展股权投资、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建立农批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要素价格改革和价格发现机制。加快培育有效数据要素市场。
第四条 加快招引力度
树立云阳开放城市形象,加强项目包装与宣传推广力度。研究制定商贸服务领域招商项目清单,构建国内外招商引资网络,创新招商方法和举措,推动全县商贸服务领域招商引资引智工作得到新突破。
附件
全县商贸服务业“十四五”重点项目一览表
项目类别 |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
建设时间 |
估算投资 (亿元) |
市场流通物流(含电商)类 |
1 |
云阳中农智慧冷链物流港项目 |
总建筑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其中高低温冻库建筑面积不低于6万平方米。建设主要内容有智慧冷链温控冻库群、常温库,冻品水产海鲜交易市场、蔬菜水果生鲜交易市场、干调粮油交易市场、农艺花卉展示及交易市场、智慧冷链物流分拨区等为一体的综合冷链物流港。 |
2022年-2025年 |
15.00 |
2 |
云阳县邮政县乡村供应链项目 |
建筑总面积约141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邮件处理场地5000平方米 ,农产品洗选加工地1000平方米,办公区域500平方米,冷链仓库600平方米,工业品仓储、批零仓储、电商仓配场地3500平方米及配套设备。 |
2022年-2023年 |
0.35 | |
3 |
云阳县公共物流配送中心同仓共拣项目 |
利用汽车客运站16000平方米场地,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厂房、购置自动供包系统(供包台)10台、智能分拣车189个、环线导轨系统113米、集包单元组228个、主控及电控系统辅件1套、程控系统辅件1套、大件狂扫软件1套、服务器9套及其他设施设备。 |
2022年-2023年 |
0.35 | |
4 |
云阳县重点乡镇物流分拨中心 |
重点规划在江口、沙沱、南溪、双龙、龙角等产业聚集、交通便利的5个重点乡镇,规划建设区域性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共1000亩。打通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和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瓶颈,切实降低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物流成本。 |
2023年-2025年 |
5.00 | |
5 |
村级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 |
规划在全县478个行政村逐一建设村级电商物流配送中心。 |
2023年-2025年 |
4.00 | |
6 |
汽车主题商业综合体项目 |
结合汽车展销、维修保养、二手车交易、汽车金融为一体,乃至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以汽车消费为主题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大约占地在150亩左右,建筑面积15至2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元,分三期完成。 |
2023年-2025年 |
15.00 | |
能源(油品)类 |
7 |
云阳县黄石加油站建设项目 |
该项目位于黄石镇外环大道旁,占地8亩左右,建设集充电和加油为一体的二级加油站。 |
2022年-2023年 |
0.45 |
8 |
云阳县水口数智森林小镇加油站建设项目 |
该项目位于G42云阳东互通下道口附近,规划建设包括二级加油站的综合能源补给站。 |
2022年-2023年 |
1.20 | |
9 |
云阳县岔路口加油站 |
该项目位于凤鸣镇凤桥社区,规划建设二级加油站一座,为宝坪、双坝、水磨、凤桥四个场镇服务。 |
2022年-2023年 |
0.25 | |
10 |
云阳县复兴加油站 |
该项目位于滨江大道渝峰乌天麻附近,建设三级加油站一座。 |
2022年-2023年 |
0.18 | |
11 |
农高集团水上加油站建设项目 |
有序推进云阳段长江流域新造船舶、临时停靠或过闸船只的快速水上加油服务,计划建设水上加油站一座,建设内容有趸船、水上加油设施、油库等。 |
2023年-2024年 |
1.00 | |
12 |
中石化云阳成品油库建设项目 |
占地100亩,总投资5亿元,建成5万吨成品油库,年销售成品油30万吨,预计销售收入25亿元,税金1500万元。 |
2023年-2024年 |
5.00 | |
循环经济回收类 |
13 |
云阳县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加工中心 |
占地300亩左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建成集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加工、仓储、交易为一体的智能化、数字化高科技回收分拣加工中心。项目总投资12亿元,分为3期分步实施。 |
2023年-2025年 |
12.00 |
14 |
高阳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 |
占地50亩左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建成以高阳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区域级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可进行粗加工。 |
2024年-2025年 |
0.60 | |
15 |
江口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 |
占地50亩左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建成以江口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区域级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可进行粗加工。 |
2024年-2025年 |
0.60 | |
16 |
南溪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 |
占地50亩左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建成以南溪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区域级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可进行粗加工。 |
2024年-2025年 |
0.60 | |
17 |
平安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 |
占地50亩左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建成以平安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区域级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可进行粗加工。 |
2024年-2025年 |
0.60 | |
18 |
龙角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 |
占地50亩左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建成以龙角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区域级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可进行粗加工。 |
2024年-2025年 |
0.60 | |
合计 |
|
|
|
62.78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