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无障碍 适老化 繁体版 智能机器人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重大决策预公开>意见征集

     按照统一安排部署,云阳县应急管理局牵头编制了《云阳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目前已征求相关部门、单位意见。现面向社会各界、群众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建议,请于2021年10月25日—2021年11月24日期间通过以下联系方式反馈至县应急管理局。

联系人:龚元斌,联系电话:18182290707,邮箱:332977537@qq.com。

附件:1. 云阳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2. 云阳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建设工程项目储备清单(征求意见)


云阳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

(20212025)

(送审稿)

云阳县应急管理局

2021年10月


目 录

第一章 应急管理工作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进展与成效

(一)综合应急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三)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二、面临的挑战

(一)应急管理基础薄弱,应急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二)安全隐患风险递增,安全事故防控压力不减

(三)自然灾害点多面广,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不足

三、发展的机遇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一)改革引领,创新驱动

(二)依法治理,系统建设

(三)以防为主,防救结合

(四)整合资源,统筹推进

(五)夯实末梢,共建共治

(六)生命至上、科学救援

三、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分类目标

(三)核心指标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坚持顶层设计优化组织架构,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一)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架构

(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三)织密应急管理责任网络

二、加强法治建设夯实法治基础,提升应急管理法治能力

(一)健全执法工作制度

(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三)严格应急管理执法

(四)加强法治宣传培训

三、强化事故灾害风险预防治理,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一)加强风险源头预防管控

(二)加强风险监测预警预报

(三)夯实基础筑牢安全防线

(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五)加强自然灾害综合治理

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力量建设,提高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一)建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二)强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三)加强民兵应急力量建设

(四)鼓励社会应急力量发展

五、构建科学实用应急保障体系,推动突发事件高效处置

(一)建立应急指挥综合调度中心

(二)构建科学实用应急预案体系

(三)加强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保障

(四)提升紧急快速运输保障能力

(五)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保障

(六)加强灾后恢复救助保障能力

六、构建灾害基层群测群防体系,筑牢灾害防御人民防线

(一)提升基层应急治理能力

(二)完善多元市场参与机制

七、强化安全应急知识宣贯培训,构建安全应急文化氛围

(一)构建安全应急宣教新格局

(二)加强安全知识能力的培训

第四章 重点工程项目

一、云阳县应急物资综合储备体系及应急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二、自然灾害风险普查项目

三、风险监测预警设施建设项目

四、地质灾害治理和移民搬迁项目

五、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六、防洪排涝治理工程项目

七、应急避难场所功能提升项目

八、应急管理执法装备配备项目

九、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运行监测系统建设项目

十、救援基地、站点建设项目

十一、交通基础安全设施建设项目

十二、龙缸山地综合救援训练基地建设项目

十三、消防救援站点建设项目

十四、全民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十五、火灾报警监控系统建设项目

十六、政府专职消防站建设项目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经费保障

三、政策保障


云阳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对于进一步筑牢全县安全发展基础,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及云阳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应急管理部关于做好“十四五”应急管理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应急函〔2019〕179号)、《关于组织开展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渝发改规〔2019〕849号)、《重庆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重庆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渝安办〔2019〕81号)、《云阳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云阳县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云阳安委办发〔2019〕57号)等文件的要求,依据《云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了本规划。本规划基准期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年到2025年。


第一章 应急管理工作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进展与成效

(一)综合应急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根据重庆市机构改革精神,探索构建了县应急行政管理体系、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应急力量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四大体系”。

一是应急行政管理体系基本完善。县成立了应急管理局、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应急办,构建起了县、乡镇(街道)、村居、网格纵向到底的综合性应急行政管理四级网络。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均内设了应急机构(安全监管机构),承担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在灾害事故发生前负责隐患治理,在隐患形成前负责风险防控,在灾害发生时负责先期处置和应急救援技术支撑。全县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行政管理体系。

二是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基本建立。调整优化了县安委会和县减灾委成员单位,全县形成了“两委”“两办”“十专办”“一总指”“四专指”的组织指挥体系。

三是应急力量体系日趋完善,建立了云阳小江河口应急救援基地,统筹规划全县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布局,按照“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性”要求,在原县森林消防应急大队基础上组建了县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同时组建了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初步构建了“专常群”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56支。包括云阳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云阳县消防救援大队、云阳县蓝天救援队及其他部门和乡镇(街道)组建的救援队伍。

四是制度保障体系有效建立,修订完善了《云阳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云阳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云阳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11个应急预案。安全应急相关的18个行业主管部门单位、42个乡镇(街道)也按要求编制完善了各自的安全应急预案。并按照简明化、专业化、实战化的要求编制完成了23个《云阳县应急响应工作卡》,重点明确灾害事故的响应条件、响应主体、指挥机构及人员、响应启动、应对措施和责任单位等内容。编制完成了15个《行业部门自然灾害预警发布及响应规范》,针对暴雨、高温等11类自然灾害预警敏感类型,在气象预警信息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及防灾减灾需求,进一步细化了预警信息发布路径、发布平台及响应措施和要求。全县应急预案体系已基本形成,制度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并有效实施运行。

(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十三五”期间,全县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有效的防控各类事故的发生。

一是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制定出台了《云阳县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的要求,对领导干部履职进行量化考核,党政领导干部责任进一步落实。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施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是建立了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按《云阳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通知》的要求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推进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加强对道路交通、建设施工、消防、非煤矿山、危化烟爆、工贸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隐患排查,坚持实施政府挂牌督办隐患治理,坚持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坚持推进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三是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安全事故伤亡人数持续降低。 “十三五”期间亿元GDP死亡率为0.041比“十二五”期间的0.116下降64.7%。,“十三五”期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79人比“十二五”期间的118人下降33.1%。。

(三)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全县防灾减灾工作在县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统筹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具体负责下,加强了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和监测预警工作,建立了全县自然灾害防治联度会制度,层层压实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责任、明确部门监管责任、乡镇属地责任、管护单位主体责任,形成自然灾害防御群测群防体系。“十三五”期间,政府加大了气象、水利、国土、林业、地震等行业领域重要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和灾害应对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监测预警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监测预警网络基本形成,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断增强。在10个部门建成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42个乡镇建成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站;在宝坪镇桂坪村、梅滩村安装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在泥溪镇、村(社)实现预警视讯系统全覆盖;在双土等地建成4座水文站;在86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智能化监测预警装置,其中地表裂缝监测仪558套、墙裂缝监测仪328套、面倾斜监测仪671套、报警器1081套。2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598处地质灾害隐患群测群防点按照国家要求完成了标准化建设。全县42个乡镇(街道)完成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街道)建设和基层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六个一”标准化建设,云阳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覆盖县城区及全县38个乡镇。初步形成 “市-县-乡镇(街道)-村(居委)-组-户”六级一体化预警发布体系,通过预警信息发布份中心向辖区人员及时发布《雨情通报》、《水情通报》、《每日气象要讯》、0-2小时强对流天气警报、《防灾提醒》等预警信息,并及时预警到村组及各级责任人。

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治理加固,防汛抗旱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团滩河、泥溪河、车家坝河等中小河流综合治理17.93公里,治理上坝乡七道河、耀灵书院沟等山洪沟5.3公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1座。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森林防火处置能力逐步增强。全县可用于森林防火的水源点共计626个,其中山坪塘518个,消防蓄水池61口,水库47个;现有林区防火公路1014千米,防火步道568千米,林下通道356千米,生物阻隔带27千米,森林防火瞭望塔2处,防火检查站(值守点)14个,林火视频监控系统15套,卡口监控系统9处。

地质灾害调查治理力度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逐年减少。完成了大部分区域地质调查、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5万地质灾害详查、1:1万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等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查明了全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初步建立了云阳县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灾模式,建立了云阳县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基础数据库。通过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监测等地质灾害防治手段,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患224处。 

二、面临的挑战

(一)应急管理基础薄弱,应急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机构改革后,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正处于新机制有序构建、职责厘清、人员角色转换的探索、适应阶段,应急体系建设还存在问题。一是新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各职能部门间的应急协作还需磨合,才能形成合力;应急管理各项配套政策和制度还不完善,应急能力不足,应急保障不够,应急协同联动机制运转不畅。二是应急管理人员队伍配备不足,基层应急力量薄弱。现有的应急管理人员队伍与履行任务不匹配,人员、编制、经费等方面都还存在缺口。三是应急救援专业人员,应急救援能力不足。新组建的救援队伍综合救援能力不足,缺乏全面的救援知识和能力,缺乏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对各种救援器材在不同环境下的选用、使用不熟练,人员身体素质有待加强,不能适应长时间高强度的应急救援。四是应急装备设施、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目前,全县没有统一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各类应急物资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不便应急物资的统一调度管理,且应急物资库只配备了少量应急处置物资和设备,应急处置物资、设备种类及数量配备严重不足,特别缺乏处置“水上、森林火灾、山体滑坡、高层建筑”等领域的专业、高精尖设备,不能满足应急处置需求。五是辖区企业存在安全应急主体责任认识履行不到位,企业应自身配置的应急机构人员、应急物资、应急制度建设执行不到位,发生险情事故企业自身不能第一时间有效处置,导致险情事故扩大。六是辖区居民的应急常识、应急能力缺乏,自救、互救能力弱,导致遇到险情事故不能正确自救或盲目施救,导致伤亡事故。

(二)安全隐患风险递增,安全事故防控压力不减

 “十三五”时期,安全生产事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全县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依然偏大,旧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新的安全隐患、风险不断出现,各种安全隐患风险依然较大,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是部分企业生产技术落后设备老化陈旧本质安全不高,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不到位,极易诱发生产安全事故。二是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村乡公路不断延伸公路里程不断增加,临水临崖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存在短板;机动车保有量急剧飙升,货车、电动车、摩托车、拖拉机等车辆风险高、事故多。三是新能源汽车、电动车带来新的安全风险。四是“十四五”时期,云阳县将实施“双100双1000”战略,重点发展绿色消费品、装备制造、能源电子为主的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些新产业、新业态会带来新问题、新风险。五是不断增加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和高层建筑火灾防控难度大,居民住宅、公共服务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地下空间、地下管网等安全风险急剧增大,城市消防通道阻塞现象突出、城市火灾、燃气泄漏等仍有发生。六是产业园区及城乡接合部安全管理依然薄弱。七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机构增多,带来新的安全风险。八是其他如校园安全、特种设备、水上交通、旅游等行业领域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

(三)自然灾害点多面广,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不足

我县地处三峡库区,属于山区地形,多高山丘陵河流,辖区森林覆盖率高,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风险点多面广,防控难度大。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处于起步阶段,自然灾害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全县自然灾害的风险点底数不全面不详细,防控、监测预警机制还不成熟不完善,应急基础设施薄弱,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还不足,还存在诸多短板和问题。

一是森林火灾风险高,森林防火压力大。森林植被越来越多,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8.0%,且马尾松、柏木等易燃树种占比大,部分区域可燃物载量已高达50-60吨每公顷(远超国际公认的可能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临界值30吨/公顷),雷击、人为火源防控难度大,发生火灾的风险高。森林防火通道等基础设施薄弱,现有森林防火通道分布不均,且大部分都存在坡陡路窄、难以通行;林区火源检查和林火预警监测系统滞后、瞭望塔、检查站数量严重不足,森林防火检查、巡护人员仍普遍采用人工巡护的主要方式,工作量较大、覆盖面较小、监测效率较低。防火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特别是基层单位扑火物资储备不足、品种单一、设施设备十分简陋,难以及时处置突发火情。

二是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县现已查明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库岸等6种地质灾害隐患点902处(其中滑坡853处、危岩(崩塌)30处、不稳定斜坡13处、泥石流4处、地面塌陷1处、库岸1处),涉及42个镇(街)、公路、居民居住点等,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易发性高、隐蔽性强、随机性强、破坏性大、灾害链长的特点,全县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

三是防洪基础薄弱,防洪形势严峻。全县70%的城镇临河而建,境内无条件建设控制性防洪枢纽工程,现状城乡防洪标准不高,防洪能力普遍偏低,部分乡镇最低处防洪能力仅为2年一遇,有2个防洪风险点尚未消除。防汛预警预报系统建设不足,水文监测尚未实现有防洪任务的河流全覆盖,中小水库监测预警设备不完备,防汛抗旱网格化责任体系尚不健全,洪水风险管理、水库联合调度等机制仍需完善。

四是随着三峡库区的建成运行,辖区气候变化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库区的地质条件存在不稳定性,发生局部瞬时大风、地质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加剧。加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增多增强趋势明显,因此自然灾害面临更加复杂的严峻形势和挑战。

五是应急避难场所缺乏规划,数量不足设施不完善。应急避难场所现主要依托城市、集镇及学校基础设施,这部分应急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应急避难的需要。这些场所日常的运行管理不到位,未按应急的要求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

三、发展的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云阳县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北翼节点作用,积极参与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三峡城市核心区,奋力谱写云阳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篇章,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云阳县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也同时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

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应急工作。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应急管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党中央、国务院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市委、市政府、 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多个重要的政策文件,将安全发展与城市灾害防御能力建设提到了重要位置,为深入推进应急管理领域改革发展、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云阳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厘清应急管理横向及纵向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应急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十四五”期间,云阳县将坚持发展的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展绿色消费品、装备制造、能源电子为主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将达到800亿元,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和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三是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法治能力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国家、重庆市建立了一系列的安全、应急法律法规体系,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了不断的完善更新,为依法治安、依法应急打下法律基础。通过全社会多年的安全知识、法制知识宣传教育培训,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逐步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企业负责人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已广泛知晓,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基本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为企业及从业人员知法守法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于安全发展的社会环境。

四是新一轮科技革命有利于提升应急工作反应处置能力。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5G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安全生产事故、自然灾害预警能力提升,应急快速反应处置提供了技术保障。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构建新时代应急体系、加快推进应急处置能力和队伍建设,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机制,坚决防范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以推进应急管理机制改革发展为动力,以提升应急管理现代化能力为主线,建立完善新时代应急管理机制,统筹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着力提升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全面打造整合形成“风险识别与评估,安全预防和准备、灾害预警和预测、重点整治与防控,应急救援和处置、灾害评估与反思”的“事前-事中-事后”的链条化“大应急管理”格局,为云阳县的“十四五”期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安全保障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改革引领,创新驱动

坚持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绝对领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为遵循,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应急管理各领域、全过程,全面推进应急管理领域改革发展,加快应急管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推动应急管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依法治理,系统建设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严格落实应急管理领域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强化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发挥科学技术的保障作用,推进科技支撑、应急救援和宣教培训等体系建设。

(三)以防为主,防救结合

树牢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会商研判和监测预警、响应处置,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和消除隐患;坚持事前防范、事中救援、事后救助相结合,做到防灾、减灾、救灾相统一,提升救援综合保障能力。

四)整合资源,统筹推进

加强资源的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全面统筹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构建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防灾减灾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防灾减灾体系。

(五)夯实末梢,共建共治

以基层治理改革为契机,发挥基层力量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方面的基础防线作用,打通安全治理“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科研院校、专业机构、金融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应急管理社会化参与程度,实现社会共治、责任共担、安全共享。

六)生命至上、科学救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打造“精准救援”、 “专业救援”“、“高效救援”的科学救援体系。

三、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风险防控、基层基础、应急救援、综合保障、社会协同能力明显增强,安全生产整体水平、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杜绝,有序有效应对各类事故灾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二)分类目标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明晰高效。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职能划分、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应急管理机构基础设施、装备条件大幅改善,履职能力全面提升,法治化、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更加健全。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装备达标率100%。

——事故灾害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健全重大安全风险防控体系,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防灾减灾和监测预警能力明显增强,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持续下降。突发气象灾害监测率达90%以上。

——事故灾害应急能力显著提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显著提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应急力量健康有序发展。应急指挥、应急通信、应急物资、紧急运输等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到2025年,县、乡镇(街道)二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成率达100%,社区应急救援站(微型消防站)建成率达100%。

——应急资源要素配置更加合理。科技支撑、人才保障、信息技术、产业资源更加有力,应急管理科技创新理论研究取得新突破,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初现规模,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具有应急管理相关学历、职业资格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不低于在职执法人员的75%。

——社会共治共建格局基本形成。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升,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发挥,应急管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成功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三)核心指标

 “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核心指标

序号

指标内容

目标值

指标性质

1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下降10%

约束性

2

5年累计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

0

约束性

3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15%

约束性

4

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

≤1%

预期性

5

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

≤1人

预期性

6

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

<15000人

预期性


第三章 主要任务

本规划通过以“基础防范、预防为主”为切入点,优化组织架构,理顺责任链条,完善管理机制,夯实基础短板;通过以“过程管理、综合治理”为着力点,落实风险防控,加强法治建设,实施科技兴安,推动社会共治;通过以“救援保障、以人为本”为落脚点,整合应急资源,疏通条块环节,提升专业能力,快速处置险情,全力打造与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大应急”管理格局。

一、 坚持顶层设计优化组织架构,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一)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架构

完善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行业管理部门组织指导、地方政府属地管理的应急管理行政体系,健全行政管理“三级体系、五级网络”。

推进乡镇(街道)层面应急管理机构精细化改革,在人员编制、组织架构、职能划转上进一步优化,形成上下衔接,左右畅通的应急组织架构。

(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建立统一指挥、分类处置、专家支撑的应急指挥机制,健全县、乡镇(街道)两级分级响应机制,明确各级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响应程序。完善风险识别、分析评估、监测预警、指挥协调、处置联动、应急保障、灾后救助等工作机制,做到统一指挥、部门联动、军地协同、运转顺畅、处置高效。建立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定期组织召开应急议事协调会议机制,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整体协调性。健全应急值班值守和突发事件信息上报机制,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织密应急管理责任网络

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失职追责的应急管理责任制,明确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责任人同为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层层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把安全发展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压紧部门监管责任。按照“三必须”要求,压实负有安全监管责任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确保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全覆盖。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压实水利、规划自然资源、林业、气象等部门的自然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和应急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和抢险救援职能职责。建立完善相关部门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权力及责任清单,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防止出现监管盲区和责任模糊地带。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以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为主线,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五到位”。推动企业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体系。督促完善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向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督促企业加强安全技术设备设施升级改造,推进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建设。持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二、加强法治建设夯实法治基础,提升应急管理法治能力

(一)健全执法工作制度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加强执法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依法应急决策制度,将应急管理行政决策全过程纳入法治化轨道,规范响应启动条件、实施方式、尽职免责等内容。建立安全生产执法责任制、联合执法、信息互通、办案协作、执法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建立完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权责清单,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过程全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完善执法人员交流培养和考核奖惩机制,建立执法效果评估和重大案件复核机制,建立执法效果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

(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法律法规赋予应急管理部门的监管执法职能,统筹执法资源组建县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准军事化管理,开展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强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专业化水平。

(三)严格应急管理执法

深化应急管理领域“放管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施精准执法。综合运用“四不两直”明查暗访、异地交叉执法、“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加大道路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消防等重点领域检查执法力度。坚持动真碰硬,通过曝光一批重大安全隐患、惩治一批典型违法行为、通报一批“黑名单”生产经营企业、取缔一批非法违法企业、关闭一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五个一批”,严厉打击各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实现“惩治一个、震慑一片”的警示效果,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四)加强法治宣传培训

建立常态化普法教育机制,开展丰富多样的普法活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大典型案例的普法宣传。

三、强化事故灾害风险预防治理,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一)加强风险源头预防管控

加强风险评估管理。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推动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建立重大风险联防联控机制,明确相关部门风险管控责任。把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纳入到城乡规划、产业规划、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审批前置条件,在工程建设和项目运行全过程实行风险管理。

严格高危行业领域安全准入。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严格实施规划、规模、安全条件、人员素质“四个准入”,完善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安全准入标准,研究建立招商引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落实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加强高危行业领域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建立健全高危行业准入前的安全风险评估论证机制,对不符合相关安全条件的严禁准入。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禁止在长江干流岸线三公里范围内和重要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尾矿库。

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在全县范围开展洪旱、地质、森林火灾、地震、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开展重点风险隐患调查与评估,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全县自然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和防治区划图。

(二)加强风险监测预警预报

强化风险和隐患信息动态监测。加强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完善地震、地质、气象、洪旱、森林草原等自然灾害监测网站点布局,逐步完善空、天、地一体化全域覆盖的灾害监测网络。在重点行业企业推行安全生产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探索建立企业主体、政府监管、第三方服务的安全风险监测防控机制,实现风险精准化管控治理。

完善事故灾害预警和信息发布。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精准度和覆盖面,提高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精准发布能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覆盖率达100%,短期水文预报准确率达到95%,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45分钟。推动气象、水利、规资、林业、住建、交通运输、文旅等县级涉灾部门制定相关灾害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风险分析研判机制,健全事故灾害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

(三)夯实基础筑牢安全防线

改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加快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新建公路(含农村公路)要同时完成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全面排查整治生命防护工程隐患,新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20公里。对辖区老旧桥隧开展专业监测及时整治危险桥隧,改造现有危旧桥隧33座,治理普通公路地质灾害15处。加强城镇市政消火栓的规划建设管理,市政消火栓与城市新(改)建道路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用,城镇市政消火栓建有率达到100%。持续推进老旧电梯改造更新。持续推进安全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先进设备的应用,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建立应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管理系统。

推进防灾减灾基础工程。系统布局防洪减灾设施,统筹推进城市堤防、排水管渠、排涝除险、蓄水空间等设施建设,有效治理城市洪涝问题。完成17座病险水库整治。加强地震安全保障,继续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强森林火险预警系统、火情智能监控系统、防火检查站、消防水池、防火阻隔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

(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按照国家、市、县三级部署和计划要求,严格落实《重庆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以运输(道路、水上等)、建设施工、消防、危险化学品、矿山、危险废物、城市运行安全等行业领域为重点,深化“九小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电动自行车、电气火灾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治理,完善问题隐患清单和措施制度清单,坚决整改到位,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道路运输。加强长途客运车辆、旅游客车等营运车辆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标准,推广安装智能安全带技术装备;推动“三客一危”车辆安装防碰撞系统和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加快推进货运车辆安装智能限载装置。实现城市公共交通与“两客一危”车辆、12吨以上普通货车 GPS 或北斗安装率100%。“两客一危”车辆和公交客运车辆等重点运输车辆、枢纽站场视频监测覆盖率达到100%,推动使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加强机动车销售、登记、改装、检验、报废、回收等环节全过程安全监管,完善机动车辆生产改装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和非法改装、拼装行为,从源头上防止不合格车辆流入社会。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体系,夯实农村交通管理“三化七体系建设”,有效维护农村道路交通秩序,切实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加强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动态监管,对存在重大隐患的运输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建立危险货物运输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危险货物电子运单,推动部门共享相关数据,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全过程管理。建立治超信息监管系统,整治“百吨王”,严格落实治超“一超四罚”措施。

水上交通及其他交通运输。加强“四类重点船舶”和长江干线、地方水域安全监管,持续推动船舶标准化建设,完善老旧船舶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强制报废标准,推动老旧船舶更新换代、技术改造。加强渡口安全管理,实现两岸安全隐患整治、车渡船舶安全运行监管和渡运值班值守管理,保障渡运安全。严格落实邮政寄递责任体系,规范企业协议用户安全管理,完善寄递渠道安全联合监管机制。

建设施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将城市安全韧性和城市安全发展落实到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深化房屋市政、公路、水利、电力等工程的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利用原有建筑物改建改用为酒店、饭店、培训场所、体育馆等人员聚集场所安全隐患,依法查处违法建设、违规改变建筑主体结构或使用功能等造成安全隐患行为,落实建筑物所有权人主体责任。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督促企业对临边、洞口、攀登、悬空和交叉作业部位等区域实施重点防护,推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推动智慧工地建设,实施建设施工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大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核查等制度措施落地力度。严格查处建设施工领域安全生产突出违法行为。加强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施工安全管理。

消防。组织开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建全部门间消防车通道联合执法管理机制,开展安全疏散设施综合治理。聚焦老旧小区、家庭生产加工作坊、电动车、彩钢板建筑、“三合一”场所、物流仓储等突出风险以及乡村火灾,分阶段集中开展排查整治,将老旧场所消防风险治理列入实事工程、民生工程。针对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新材料新业态火灾风险,优化落实防控措施。加强乡村、乡镇工业园、特色小镇等的消防安全管理,推进乡镇农村公共消防基础建设。推动建立基层消防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和城市消防大数据库,实现与全县各级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统一管理,实现信息互通。针对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新材料新业态火灾风险,优化落实防控措施。

危险化学品。落实《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提高企业准入门槛,推动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不符合布局规划的危化企业改造、搬迁、关闭及转产。加强危化品重大危险源、重点危化工艺、重点监管危化品、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安全管理。建立危化品运输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危化品运输车辆管理。对工贸企业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工艺设备、储存设施开展安全评估,整治无正规设计、安全设施不完善以及危化品超量、超范围储存等突出问题。强化危化品违规生产、储存、成品油非法经营及非法违法小化工等重点环节、领域的“打非”工作。

矿山。落实国家相关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煤矿产业关闭退出成果,严厉打击私挖乱采行为。打造安全、绿色、智慧矿山,实现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推动非煤矿山发展规模化,完善非煤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严格控制规模和数量,强化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实施非煤矿山关停并转,大中型矿山比例达60%。推进非煤矿山采掘机械化,鼓励企业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机械和工艺,重点岗位、危险作业机械化率达100%。推进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企业重点危险岗位视频监控智能化建设。健全完善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强化安全技术管理,落实安全技术总工制度。

工贸。对粉尘涉爆、铝加工(深井铸造)、钢铁等三类重点企业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重大事故隐患实施定期调度、“销号管理”。对使用具有燃、爆、毒等理化性质的危险化学品工贸企业开展专项整治,聚焦重大安全风险、重大安全隐患和突出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打击。持续开展粉尘涉爆、冶金煤气、高温熔融、涉氨制冷和有限空间作业的“四涉一有限”专项整治。坚持完善标准化评审和执法检查“二合一”,建立完善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分类分级推进企业达标、专业达标、岗位达标,提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开展园区外分散企业“搬、改、关”专项治理。

特种设备。健全完善县安委会特种设备安全专项办公室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相关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加强与乡镇(街道)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联动,开展联合检查和重大隐患的信息通报,建立联合惩戒机制;严格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分级管理机制,认真制定并严格实施特种设备安全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人员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动尽职照单免责、失责照单问责。持续深化风险防控,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特种设备“3211”工作机制和“日周月”隐患排查制度,不断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电梯、压力容器、燃气管道等重点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排查治理安全隐患,落实特种设备“黑名单”管理制度。以“互联网+”等信息化为手段,推进智慧监管,优化电梯96333平台功能,加强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逐步实现电梯及气瓶等特种设备在线监管。

危险废物。建立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动、区域协作、重大案件会商督办制度,形成覆盖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加大打击故意隐瞒、偷放偷排或违法违规处置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力度。全面开展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排查,对属性不明的固体废物进行鉴别鉴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应设置符合要求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鼓励危险废物产生量大的企业配套建设危险废物处置设施。

旅游体育。建立旅行社动态管理机制,落实文旅行业领域六类安全管理责任。健全落实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筑牢安全底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查找安全监管盲区,切实加强旅游包车、高风险旅游项目、景区流量控制、入境旅游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管控,化解行业领域重大安全风险。抓实非标游乐项目“创建企业标准+第三方机构安全检测”管理,落实重大项目安全评估、重大隐患约谈、操作人员“双岗”制度、现场手指口述等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完善旅游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加强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辨识管控、安全管理、应急保障。

功能区安全。加强地区产业结构和各类园区的规划,严格进园入园项目准入,开展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完善园区安全保障设施。建立各类园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有序推进园区一体化、封闭化管理。加快智慧园区建设,建成园区集约化可视化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

城市运行安全。加强城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建设市政行业安全隐患排查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提升城市桥梁、隧道、供水设施、化粪池、人行道路、灯饰、大型户外广告、清漂码头、垃圾中转站、垃圾场等重要市政设施安全监测、监控、预警能力。推进城市综合管理各类平台建设,实现联动互通、信息共享,加强城市运行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应对处置。依法打击城市违法建设、影响消防通道、损坏公共设施、侵占公共空间、渣土车辆违法运输倾倒等行为,加强联合执法。

(五)加强自然灾害综合治理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围绕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气象灾害防御等重点领域,持续排查整治灾害隐患,努力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推动我县防灾减灾工作迈上新台阶。

洪旱灾害。强化大中型水库、重点城镇、重点区域等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制度,继续实施责任人公示制度。重点开展全县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风险普查,制定全县洪水风险区划图。加快防洪抗旱重大枢纽工程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治理、防洪排涝治理。

地质地震灾害。全面推行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置、调查评估规范化建设。落实基层地质灾害监测责任和防灾责任,将监测、处置和防治责任落实到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和企事业单位,严格按照“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县技术管理员”四重网格工作要求落实巡查排查、监测预警等工作。实施地质灾害智能化监测预警项目建设,有序实施优先避险移民搬迁,加快推进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实施。对抗震能力弱的房屋设施进行抗震加固。

森林火灾。进一步完善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落实县、乡镇(街道)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属地管理责任。严格执行野外用火审批制度,加大旅游地区、农林接合部的火源管控力度,认真落实松材线虫疫木焚烧规定。推进森林防火标准化检查站、瞭望塔、电子监控等火情瞭望监测报警设施、防火通道、防火阻隔带、消防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至少开展2次森林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春节、清明节、高温季节等重点时段的森林火灾督导检查。

气象灾害。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实施差异化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强化灾害高风险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在现有雷达监测盲区、强对流天气易发区增设相控阵天气雷达,织密“一体化”立体气象监测网。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健全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体系、群测群防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强化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和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的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健全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机制,开展城市社区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

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力量建设,提高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一)建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全面提升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对标“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组织救援大队开展对森林火灾、洪涝灾害、地质地震灾害、有限空间事故等多灾种的应急处置训练,提升队伍应急抢险救灾综合能力。加强队伍先进适用装备配备。

(二)强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优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结构和布局,建成森林、防汛抗旱、地灾地震、矿山、危化、工贸、隧道、交通、山地、通信、电力、运输、卫生、环境等领域专业救援队伍。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比武,优化协同调度和应急保障机制,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三)加强民兵应急力量建设

加大军地统建力度,多措并举提高民兵应急力量抢险救援能力。加强军地沟通协调,建立组织指挥和联动机制,实现军地应急力量共建共训。科学制定装备配备规划,支持民兵应急力量装备建设。组织开展民兵应急力量联考联评和事故灾害综合应急演练。

(四)鼓励社会应急力量发展

依托国家社会应急力量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全县社会应急力量数据库。健全属地为主的社会应急力量调用机制,引导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工作。推动社会应急力量与综合应急救援队、专业救援队伍共训共练,定期组织社会应急力量参加联合训练和演练。定期开展社会应急力量能力分类分级测评,建立激励机制,按国家有关规定表彰或奖励做出重要贡献的社会应急力量,明确因应急救援导致伤亡的抚恤政策。将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五、构建科学实用应急保障体系,推动突发事件高效处置

(一)建立应急指挥综合调度中心

依托云阳县应急物资综合储备体系及应急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建立应急指挥综合调度中心,打造全县的应急指挥中枢,实现信息汇集、决策支持、指挥调度、会议会商及值班备勤等指挥中心功能;具备综合应急救援大队驻地、日常训练等救援中心功能。

(二)构建科学实用应急预案体系

加快全县专项、行业应急预案修订,构建覆盖全区域、全灾种、全行业、全层级、全过程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实现政府、部门、企业、社区预案有效衔接。大力推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与规划体系的有效衔接,加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设。加强各部门应急预案备案前可行性评估,强化各类各层级应急预案衔接融通和数字化应用,进一步增强应急预案的实战性、可操作性。强化应急预案演练过程管理,推进应急预案演练向实战化、常态化转变,提升应急演练质量和实效。督促企业编制安全应急预案和加强应急演练。

(三)加强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保障

健全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相结合、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相结合、县级、乡镇(街道)储备和行业储备相融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建立以市级库为依托、县级库为主体、行业库为支撑、乡镇(街道)储备点为基础、村居(社区)储存室(间)为补充的四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依托云阳县应急物资综合储备体系及应急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建立县级应急物资装备储备库,按照国家应急物资储备指导目录,加强县级库物资储备。针对重要民生商品等应急物资,支持社会责任储备建设,建立健全重点企业最低库存制度。落实国家《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总体方案》,结合我县事故灾害特点,制定《云阳县应急装备现代化实施方案》,重点加强新型应急指挥通讯、智能无人救援、特种救援等方面的设备装备建设,持续加大适用技术装备配备力度。

加强应急物资装备管理。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物资装备管理、储备、调运、使用、回收、进退出保障工作机制。建立全县应急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打造应急物资“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全天候调度平台,加强应急物资分类编码和信息化管理。强化多元主体参与的应急资源快速调配能力,提升各类应急救援物资统筹调拨、统一使用的储备效能。 

(四)提升紧急快速运输保障能力

完善运输资源调运、征用、补偿、结算等配套政策。充分发挥铁路、公路、水路、邮政快递、仓储配送的比较优势,完善多式联运应急物资投放模式,依托大型骨干物流企业开展应急物资配送。落实紧急运输绿色通道,健全应急优先通行机制。加强交通应急抢通能力建设,推广运用高技术配送装备,支持危险地区、隔离区推广使用无人机、智能配送机器人、智能快递柜等,实现“无接触配送”。

(五)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保障

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依托现有的中小学学校、公园绿地、大型场馆、大型公共空间建设或改造,采取“标准化嵌入、融合式建设、多功能叠加、多灾种防护”的方法,将避难场所建设标准纳入相关场馆、场地设施的设计、建设和验收内容,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加强避难场所建设、启用、维护工作综合管理,做好应急疏散安置与应急避难场所启用预案对接,提升既有公共空间、场地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避难能力。 

(六)加强灾后恢复救助保障能力

健全灾害救助机制。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制度,健全受灾群众应急期救助、过渡期救助、遇难人员家属抚慰、冬春生活困难救助和旱灾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引导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参与应对突发事件,加大受灾群众心理援助。

规范灾后恢复重建。科学开展灾害损失评估、次生衍生灾害隐患排查及危险性评估、住房及建筑物受损鉴定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完善评估标准和评估流程,科学制定灾后恢复重建方案。统筹推进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有效整合灾后重建、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工程等政策。加强自然灾害救助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群众自然灾害救助政策知晓度。加强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强化恢复重建政策实施监督评估。

六、构建灾害基层群测群防体系,筑牢灾害防御人民防线

(一)提升基层应急治理能力

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网格化。完善建立基层应急队伍体系,合理规划网格,匹配监管任务与监管力量,提高基层风险辨识评估、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能力。明确属地监管、基层安全风险网格化监管相关部门和网格员的工作任务,以村(居)为重点,健全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员、安全生产“吹哨人”和网格化管理制度。

完善基层群防群治机制。完善社区安全隐患和各灾种信息直报、定期发布机制,定期开展乡村、社区应急演练,提高风险快速排查和隐患快速处置能力,打通应急管理“神经末梢”。在全县推动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充分调动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建立社区、村、家庭的自救和互救体系。大力发展应急志愿服务,完善志愿者管理相关办法,保障志愿者权益、规范志愿者管理,进一步发挥应急志愿者服务队伍在应急知识宣教、应急管理服务、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作用。

(二)完善多元市场参与机制

推动第三方技术服务。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多元市场参与机制。培育发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领域社会化服务组织,充分发挥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消防工程师的专业作用,引进和培育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以独立法人单位开展评估咨询、检查督查,承担相应工作责任。建立多方参与的社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应急管理服务指导目录,推动第三方机构参与企业安全管理服务,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加快推进巨灾保险,地震、洪水等巨灾保险制度,设立巨灾保险基金。探索多渠道多层次的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群众自愿原则,强化保险等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灾害风险和应急需求,不断丰富保险品种;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责任险,发挥保险机制的预防和保障作用。

健全信用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采购、紧急征用、志愿捐助、紧急运输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诚信制度和信用记录,纳入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强化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将安全生产重大违法行为纳入联合惩戒“黑名单”,大幅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

七、强化安全应急知识宣贯培训,构建安全应急文化氛围

(一)构建安全应急宣教新格局

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线上线下”的互动融合,不断拓宽安全文化推广传播渠道。在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开办应急管理栏(节)目,大力结合抖音等新媒体,利用微信、手机小程序、网络平台、短信平台等新媒体方式,广泛开展应急科普宣传教育。以“安全生产月”、“森林防火宣传月”、“防灾减灾日”、“世界气象日”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印发资料、悬挂标语、提供咨询服务、公益广告、流动宣传车等形式,深入开展安全知识“五进”、“安全在我心中”、“安全伴我行”、“安康杯”竞赛等宣教活动,浓烈全社会安全氛围,增强安全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将安全和应急教育纳入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利用安全文化广场、安全文化长廊等宣传场所,打造城市安全文化。

(二)加强安全知识能力的培训

加强重点领域、特种作业等人员培训。强化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特种设备、矿山等行业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从事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升重点领域、特种作业等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应急意识。加强基层网格员应急教育培训,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强化“第一响应人”的意识与能力。


第四章 重点工程项目

一、云阳县应急物资综合储备体系及应急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在黄石高铁新城建设云阳县应急物资综合储备体系及应急能力提升建设项目,集仓储、实训、研学、应急指挥功能,全面增强我县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自救意识。

二、自然灾害风险普查项目

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普查,摸清我县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科学评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数据库,编制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综合风险区划图和防治区划。

三、风险监测预警设施建设项目

气象灾害预警设施建设。升级2要素和4要素区域气象观测站为6要素观测站,云阳凤鸣镇新建1部X波段相控阵雷达,新建498个村级预警工作站,对部门预警分中心和乡镇工作站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维护升级。

森林防火预警设施建设。新建6处森林防火瞭望塔, 146套林火视频监控系统,257处卡口监控系统。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对6处威胁对象多、稳定性较差的地质灾害点开展二级专业监测,对81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专群结合GNSS监测建设工作,全面提高我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水平。

水旱灾害预警设施建设。对4个水文站进行升级改造、对自动水位雨量站点进行维护升级,建设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设施。

桥隧在线监测系统。新建1套桥隧在线监测系统。

公厕化粪池在线监测系统。新建200套公厕化粪池安装在线监测系统。

四、地质灾害治理和移民搬迁项目

开展地质灾害工程治理56处(其中重大地质灾害18处),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3000人实施避灾搬迁避让工程。

五、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完善林区消防蓄水池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林区森林防火应急通道、森林防火步道、生物防火阻隔带等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完善林区防火检查站建设,新建森林航空消防站点。

六、防洪排涝治理工程项目

对县城、云阳镇、故陵镇3处长江岸线实施长江防洪(三期)护岸治理,对养鹿镇、普安乡2处支流河道进行治理,对长滩河、南溪河等中小河流15个重点河段进行综合治理,对沙市镇双河、农坝镇红梁、龙堰等15处山洪沟进行护岸治理,对车家坝河桑坪镇段、渠马河路阳镇段2处涝区进行整治,对1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县城城区建设13公里雨水排涝水渠。

七、应急避难场所功能提升项目

调查分析现有避难场所容纳能力和县城中心区域人口疏散安置需求,掌握救灾物资、医疗救护能力等需求,优化应急避难场所布局, 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及规划用地,按照《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51143-2015)的要求,因地制宜建设、改造应急避难场所,提升现有应急避难场所设施和功能。

八、应急管理执法装备配备项目

按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标准,为县、乡镇执法队伍统一着装,补充配备执法装备、执法车辆、远程监管设施、智能监管设施。

九、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运行监测系统建设项目

依托重庆市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运行监测系统,搭建面向全县行业安全监管的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运行监测系统(分为县级、企业级的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运行监测系统),以及配套行业安全风险分析和预测评估的指标体系、行业安全监督检查标准体系和企业风险评估分析模型。

十、救援基地、站点建设项目

建设水上应急救援基地 2处,对四方井应急水上救援基地进行升级改造,配备水上应急救援的物资装备,提升水上应急救援能力。在龙角、江口建设公路应急救援站点 2处,实现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应急救援响应时间不超过 1小时。

十一、交通基础安全设施建设项目

实施 420 公里公路安保工程,改造危旧桥隧 33座。

十二、龙缸山地综合救援训练基地建设项目

在龙缸景区建设山地综合救援训练基地1处,总占地200亩;建设一级消防站1个,建设面积4000平方米,培训大楼4000平方米,住宿大楼1.2万平方米,设置体育场、山岳救助、水域救援等各类模拟训练场地及利用景区自然景观设置实景训练设施,配置各类消防救援车辆及消防器材,配备山岳救助、水域救援等专业救援设备。

十三、消防救援站点建设项目

在黄石新城建设一级消防站1个,占地7.5亩,建设面积4000平方米,在盘龙街道建设二级消防站1个,占地5.7亩,建设面积2800平方米,配置相应消防车辆及消防器材。

十四、全民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在城区建设消防科普教育基地1处,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配置科普教育设施。

十五、火灾报警监控系统建设项目

为农村“孤老病残”家庭住宅及城乡临街“三合一"商铺配置建设联网式火灾报警监控设备。

十六、政府专职消防站建设项目

在凤鸣、栖霞镇建设一级政府专职消防队,故陵、平安镇建设二级政府专职消防队,配置消防车及消防器材。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及应急救援的具体行动中。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分工、落实责任主体,加强规划实施与年度计划的衔接,明确规划各项任务的推进计划、时间节点和阶段目标。密切工作联系、强化统筹协调,确保规划实施有序推进,确保重点工程有效落地,确保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经费保障

建立政府投入、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资金保障政策,建立与应急管理任务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安排应急管理必要经费。落实应急管理专项资金政策,加大对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投入。统筹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对和应急管理重点项目的经费需求,统筹落实重点项目建成后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资金。

、政策保障

将规划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纳入县级各部门、乡镇(街道)、各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年终考核内容。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检查评估制度,由县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开展规划内容、发展目标、建设项目及重大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中期和终期监测、评估及责任跟踪。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和激励制度,丰富考核评估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科学应对、妥善解决。运用好考核评估结果,切实发挥奖励表彰的激励导向作用和问责惩处的警醒督促作用。


决策草案:
草案解读:
意见反馈: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ICP备案:渝ICP备12003733号-1 渝公网安备:50023502000110号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