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为切实提高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水平,就“产业融合化、园区景区化、乡村旅游化”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着眼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立足云阳农业发展实际,提出以“产业融合化、园区景区化、乡村旅游化”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产业融合化、园区景区化、乡村旅游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既是工作理念也是工作路径。其中,“产业融合化”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重要趋势,要围绕这一趋势,大力延伸产业链、健全供应链、提升价值链,让园区产业更有效益、更可持续;“园区景区化”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重要抓手,要让园区具有更多艺术、景区元素,不断拓展休闲、观光等更多业态和功能,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发展;“乡村旅游化”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重要助推,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提升村容村貌,建设大美乡村,让目光所及皆是美景,园区实现近者悦、远者来。要将“产业融合化、园区景区化、乡村旅游化”贯穿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始终,切实使农业产业园成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引领,为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融合发展、协同推进。树立全产业链经营理念,大力发展第一产业,融合发展二、三产业,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实现单个农业园区逐步提升,全域园区协调并进。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引导农业产业园在产业融合、景区建设等方面主题化、类型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距离趋近的园区,利用优势互补,组团连片建设;类型趋同的园区,强化主题融合,聚点连线发展。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公共服务和基础配套,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发展、投资建设、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业产业园建设。
三、工作目标
到2022年,全县600个农业产业园基本实现融合发展,建成A级景区农业产业园50个(年接待游客量达到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5亿元),公园化的乡村旅游环境打造在点和线上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市农业产业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示范。
四、重点任务
(一)推进产业融合化。
1.围绕产业链延伸促融合。结合园区实际,以农业生产为基点,因地制宜向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半产业链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夯实延伸基础。按照“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理念,引导园区根据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变化,开发特殊地域、特殊品种等专属性特色产品,在最适宜的园区培植最适宜的产业,以特性和品质赢得市场。把好延伸重点。将农产品加工摆在产业链延伸的核心位置,支持具备加工基础和潜力的园区升级改造,建设一批产加销贯通、贸工农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产品加工园区。鲜活农产品园区,重点发展预冷、保鲜、冷冻、清洗、分级、分割、包装等仓储设施和商品化处理,实现减损增效。粮食等耐储农产品园区,重点发展烘干、储藏、脱壳、去杂、磨制等初加工,实现保值增值。食用类初级农产品园区,重点发展发酵、压榨、灌制、炸制、干制、腌制、熟制等初加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棉麻丝、木竹藤棕草等非食用类农产品园区,重点发展整理、切割、粉碎、打磨、烘干、拉丝、编织等初加工,开发多种用途。支持大型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精深加工,采取先进的提取、分离与制备技术,提升增值空间。丰富延伸类型。通过对农村闲置房屋进行改造等方式,加强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引导仓储保鲜产业链向农村聚集、向农业园区集聚,将园区产业链条持续向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延伸,全面提高农产品溢价能力。
2.围绕业态拓展促融合。具备多业态经营条件的园区,要合理选择方式方法,深挖农业的旅游、休闲、教育、文化等现代化功能,因地制宜拓展园区产业发展业态,以多业态互促互融提升园区产业附加值。拓展产品业态。加强农业园区产业整合,推行产业种植与养殖相结合、林业经济与林下经济相结合及多品种多集合并存等模式,最大化利用园区土地、空间等资源,推动园区“天天有产品、时时有卖点”。拓展服务业态。推进园区主导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开发播种、插秧、剪枝、除草、加工等农技体验项目,培育创意农业、乡村手工DIY等业态,丰富农业园区旅游休闲方面的供给。拓展经营业态。广泛采用电子商务、直播带货、农商直供、智慧配送、果树挂牌认购、蔬菜大棚分块承包、家禽线上认养等经营模式,提升园区营利能力;强化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运用,推动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加工处理变革、营销模式创新,提升园区智能化生产经营水平。
(二)推进园区景区化。
1.提升园区观赏性。坚持自然造景,把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体现自然和谐之美。鼓励园区因山就势、因山就林、因草就木、因平就田、因水就禽,将自然资源、景观资源进行适当提升,形成独特的水体、林地、溪流、湖塘、田园、花园等景观,变自然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坚持实用造景,园区景观要素要充分考虑实用性,不刻意贪大求洋、脱离实际,尽可能兼具经济价值和观赏效果。鼓励园区在首先满足农业生产要求、符合生产规律的同时,向美的方向来改造、改善或创造园林环境,使之更具艺术性。支持园区对景观性好、具有影响力的节点进行景观化提升,形成网红拍照景点。坚持特色造景,以功能衔接和特色互补为重点,推动园区依据自然风貌、人文环境、乡土文化等资源禀赋,营造具有城乡间、区域间、景区间主题差异的鲜明特色景观,与周边同类园区错位竞争。
2.提升园区体验性。丰富体验主题。以参与体验和休闲度假为核心,拓展多元功能,发展功能齐全的现代农业园区。鼓励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依托地理区位优势,以满足市民多样化消费需求为目标,以新、奇、特等高档农产品生产为主,打造集游乐、观光、度假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鼓励农业基础好的地区,依托农业资源与生活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农耕、农事、农活等趣味体验为主的农业主题园,建设特色农(牧、渔)业为主的休闲农(牧、渔)园。突出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引导有条件的园区建设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完善体验服务。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农业园区,加强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餐饮、住宿、休闲、体验、购物、停车、厕所等服务设施条件。推动园区大力开展垃圾污水等废弃物综合治理,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借助各类教育平台和行业培训资源,引导和支持园区经营主体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规范服务流程,为消费者提供热情周到、贴心细致的服务。
(三)推进乡村旅游化。
1.营造“游”的氛围。围绕“干净整洁有序”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提升村容村貌,营造良好旅游环境氛围。围绕“干净”,持续开展“六边五面”整治,让田边、路边、房边、沟边、塘边、河边及地面、墙面、顶面、里面、外面等所到之处干干净净,垃圾不乱丢、粪污不乱排、污水不乱流。围绕“整洁”,大力推进清洁家园建设,规范乡村公共空间秩序,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实现“牲畜不乱跑、杂物不乱摆、棚舍不乱搭”,让目光所及整洁清爽。围绕“有序”,优化乡村治理,强化源头管控,倡导乡风文明新风尚,让乡村井然有序。
2.丰富“游”的元素。围绕“景区景点、全域全季”,以道路为脉络、以山川为胜景、以农田为景观,建设大美乡村,让目光所及皆是美景,实现“近者悦、远者来”。推动公路变绿道,以国省县乡道为重点,优选观景区,建设公路观景平台;推进公路绿化美化,根据气候、土壤、海拔、环境特点,在公路两旁栽植观花赏叶植物,打造最美绿道。推动造林变风景,依据地形地貌、季节特征,围绕树种搭配生态化、结构表达艺术化、植物群落人性化,打造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自然流畅、四季多彩的风景林。推动文保变名胜,加强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人文历史遗迹保护,实现文化遗产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整体传承,并注重融入现代功能,注入新时代的文化符号。推动田园变公园,以“生态农场”和“诗意田园”为主题,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综合体。推动农房变客房,以景区周边、乡村园区等为重点,鼓励农户新建改造度假式住房,按照高端民宿精品化、特色民宿多元化、大众民宿规范化的发展思路,打造有情怀、有故事、有文化的民宿。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三化”纳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加强领导。县政府分管农业和旅游工作的领导牵头,县农业农村委、县文化旅游委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园建设情况,定期加强“三化”研究,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各乡镇(街道)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统筹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二)加强政策引导。项目奖补引导。农业项目奖补安排,积极向农业园区“三化”建设倾斜。成功申报评定为国家2A、3A级景区的,由县文化旅游委、县农业农村委牵头整合相关资金给予一次性产业或基础设施项目奖励补助。配套支持引导。县规划自然资源局、水利局、交通局、住房城乡建委、生态环境局、林业局等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在产业园景区建设的用地指标落实、水利公路等配套设施建设、环境整治评价、空隙地和道路绿化等方面,积极给予支持。金融支持引导。农业贷款担保项目,重点投向产业融合好或景区化程度高的农业园区,同时给予保费减免,符合条件的给予银行利息贴息。农业保险要向融合好或景区化程度高的农业园区倾斜,尽力降低产业风险。加大银企、政银等合作,试点探索个性化金融服务产品,帮助缓解资金瓶颈。
(三)加强业务指导。县农业农村委、县文化旅游委等部门及各乡镇(街道),要主动深入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加强对农业产业园“三化”建设的业务指导。指导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本色、底色,引导农业产业园结合实际选择产业融合模式、园区建设模式等,不搞“一刀切”;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切实尊重市场法则、尊重园区业主意愿,不搞“拉郎配”。
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9月8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