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无障碍 适老化 繁体版 智能机器人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乡村振兴>政策文件>区县政策文件


各乡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中共云阳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为培育壮大我县乡村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根据市委农村工作暨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委农办〔2021〕23号)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和“万开云”协调发展,坚持共同富裕,坚持市场导向,坚持政策稳定,坚持绿色兴农,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补齐技术、设施、加工、营销等短板,延伸产业链条,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实现产业帮扶由快速覆盖向长期培育转变,由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向支持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农户普遍受益转变,由主要支持种养环节向全产业链拓展转变,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到2025年,云阳县特色产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更加健全,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标准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面向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更加完善,产业发展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柑橘、中药材、粮油特色主导产业持续壮大,柑橘面积达到并稳定在35万亩、中药材面积达到15万亩、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在142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6000家,“天生云阳”“云阳红橙”等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二、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

(三)完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云阳县分层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切实抓好各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和重点帮扶镇村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编制完善“十四五”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或方案,引导资金、技术、人才、项目、信息向“两园四带”乡镇(街道)、“1650”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村及示范镇村聚集,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特”,培优壮大主导产业。坚持脱贫村和其他村、脱贫户和普通农户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一体规划、协同推进。加强镇乡统筹发展,串点连线、集中连片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四)加强现有产业基地管护。破除重建轻管思想倾向,切实把现有产业基地管护摆到与发展同等重要位置,确保发展一片、管护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健全完善管护责任制,项目业主积极作为,建立管护机制,落实固定管护人员;乡镇村组强化监管,对项目业主建立的管护机制、管护情况进行监管;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技术指导,根据产业类别、农时季节不定时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提高管护技术到位率和质量。

(五)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按照“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要求,高标准建设特色产业基地。要培优品种,聚焦柑橘、中药材、粮油等优势特色物种,实施智慧产业园建设、园区宜机化整治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标准化良种生产基地,加大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力度。要提升品质,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深入开展“三园两场”创建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规范使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加强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复,净化农业产地环境。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标准制(修)订,完善生产管理技术规程,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引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按标生产。

(六)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坚持立足本地优势资源抓加工与“两头在外”抓加工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延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用好《云阳县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农产品加工业扶持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到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村及示范镇村积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扶持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动企业升规入统,开展加工示范企业、加工示范园区创建。突出抓好畜禽产品加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等乡土产业。延续支持就业帮扶车间的优惠政策。

(七)补齐农产品流通短板。优化农产品市场网络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乡镇农贸市场及商贸综合服务中心、产地集配中心和村级直销网点。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村及示范镇村支持力度。深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强电商主体培育和电商人才培训,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提升特色产业电子商务支撑服务水平。实施“数商兴农”,统筹市场力量参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农产品网络品牌。以实施云阳县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柑橘)为契机,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加强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进“快递进村”。

(八)拓展农业功能价值。加快乡村旅游化,依托特色农业基地、特色村镇、自然生态、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康养产业。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做靓“十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盘活农村闲置房屋,打造一批具有三峡风情、历史记忆、乡愁氛围的特色精品民宿。围绕“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果、冬观色”四季旅游主题,深化二十四节气内涵,持续举办系列农耕文化体验活动、采摘节、民俗体验活动,打造一批“月月有活动、四季有去处”的乡村旅游品牌节会。因户施策发展小加工、小餐饮、小运输、小制作、小买卖等非农经济和小果园、小花卉园、小瓜菜园、小水产园、小养殖园等庭院经济,推动农业“接二连三”。

(九)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和农业品牌保护。健全农业品牌体系,构建以“天生云阳”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以“云阳红橙”、“故陵椪柑”、“泥溪黑木耳”等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支撑,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为主体的“天生云阳”农业品牌体系,培育“王大汉”等一批“老字号”产品品牌,力争进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支持创建市级名牌农产品。创新“天生云阳”品牌营销方式,利用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电商等平台提高品牌影响力,培育品牌文化。

(十)推动产业园区化发展。推动云阳(凤鸣)现代农业产业园、云阳(清水)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创建市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荐符合条件的乡镇(街道)积极申报“一村一品”示范镇村、林业产业示范园及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和认定。实施“三峡柑橘”国家农业产业集群项目,提升柑橘产业竞争力。

(十一)提升产业基础保障能力。实施组级公路通畅工程和行政村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一批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有效灌溉比重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按照“七化”,即宜机化、水利化、生态化、园田化、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目标进行规划设计,全力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实施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三、稳定并加强产业扶持政策

(十二)强化财政支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重点支持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并逐年提高资金占比,支持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等直接促进发展生产增收的项目。推动产销对接和消费帮扶,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支持必要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脱贫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十三)创新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努力满足信贷需求,力争贷款余额和农业保险保额持续增长。认真落实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不断调整优化完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和产品,切实满足脱贫人口贷款需求。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支持力度。现有再贷款政策在展期期间保持不变,引导金融机构将再贷款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对100万元以下的担保项目,继续执行政府性担保机构担保费率不超过1.5%政策。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因地制宜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

(十四)完善用地政策。强化乡村用地供给,在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按照国家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统筹安排乡村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将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600亩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符合设施农业管理规定的,纳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可以使用一般耕地。村庄整治和宅基地整理的建设用地指标中,农村发展留用面积可用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十五)加强项目管理。建立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库,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共建、共享、共用。入库项目由支持种养环节向支持全产业链开发转变。加强入库项目论证,规范入库程序,建立入库项目动态调整机制。财政涉农整合资金和其他各级各类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项目,原则上从项目库中选择。强化项目管理,健全行业主管部门实施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制。

四、强化产业发展服务支撑

(十六)健全产销衔接机制。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支持农村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推进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电商企业、批发市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通过股权投资、订单采购等方式与生产主体建立稳定产销关系和利益联结关系。大力实施消费帮扶,鼓励各级预算单位通过优先采购、预留份额采购农特产品。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引导干部职工自发开展旅游消费。继续实施政府采购农副产品工作,鼓励各级预算单位工会组织通过“832平台”采购工会福利、慰问品等。依托公路、港口客运场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开展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共同行动。加快发展农村寄递物流,促进与农村电商融合发展,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衔接。大力发展农产品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模式,打造一批重点网货生产基地和产地直播基地。

(十七)健全技术服务机制。结合云阳县特色主导产业,成立产业技术专家组,建立产业技术顾问制度。选派技术人员与市农业农村委共同组建驻原深度贫困镇泥溪镇产业指导组,逐步将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调整转化为乡村振兴指导员。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大力发展农资供应、良种繁育、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农资供应、集中育秧、加工储存、废弃物处理、生产托管、农产品营销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规范发展。以现场指导、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方式,大力培育农业致富带头人、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每年根据农时分产业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

(十八)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对带动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的龙头企业继续给予认定与扶持。加强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山东企业到云阳投资兴业,共建产业园区。用好脱贫地区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政策。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水平。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分层分类开展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培训。实施农村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返乡创业创新。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三社”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完善资产收益、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房屋联营、务工就业、产品代销、生产托管、租赁经营等利益联结方式。将政策扶持与联农带农效果挂钩。

(十九)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坚持风险防范工作和产业发展同研究同部署。落实责任,建立健全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定期开展特色产业发展风险评估,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主要评估对象,聚焦生产、经营、联农带农和政策措施落实等重点,系统评估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从技术援助、市场服务、保险减损、金融风险化解、绿色发展等方面,完善防范和处置风险的具体措施。

五、强化组织保障

(二十)压实工作责任。在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下,各有关行业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制定出台相应的文件,明确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和责任分工。各乡镇(街道)要把特色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落实主体责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要落实产业发展帮扶职责。

(二十一)强化考核调度。把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乡镇(街道)乡村振兴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重点考核政策措施落实、特色产业覆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服务体系建设等情况。建立产业发展督导机制,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督查内容统筹推进。强化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提高使用效益。

(二十二)营造良好氛围。加强特色产业发展支持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和典型范例,广泛宣传社会各方帮扶产业发展的生动事迹,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持续开展产业发展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治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构建产业帮扶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中共云阳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9月26日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ICP备案:渝ICP备12003733号-1 渝公网安备:50023502000110号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