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无障碍 适老化 繁体版 智能机器人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人大建议

云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县十八届大六次会议第20250120号建议的复函

向智兵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的建议》(第20250120号)收悉。经与县发展改革委、县商务委、县司法局、县农业农村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局根据您提出的建议,印发了《县第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20250120号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工作方案,成立重点建议办理工作专班,由主办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协办单位分管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各单位业务骨干任成员。通过专班运作,整合优势资源协同推进,精准提升办理实效。

(一)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成果显著。

1. 政务服务渠道全面贯通升级。县市场监管局打造“渝悦易企办”服务体系,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全程网办”,实现企业跨区域迁移多部门协同“一键迁移”、“无感畅办”;强化上线“云智办”服务,为企业群众提供“过程引导+全程辅导”式办事体验,推动政务服务从“网上可办”向“网上好办”转变。截至2025年5月,全县新增市场主体3482户,全程网办率达到98%;“一件事一次办”共办件7656件,同比增长12.6%;企业跨区县迁移38户,平均办理时限缩短为3个工作日内。县商务委进一步精简商务领域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全面推行“一网通办”,实现商务领域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县发展改革委持续优化“云上·企业·家”、“诉求理”、“政策通”功能,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并行、“部门+镇街”协同联动模式,为企业提供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建立企业诉求“123”办理时限制度,并参照重点项目调度机制分级处置,今年以来,已为101家企业解决108个问题。

2. 政务服务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审批模式,健全基于信用承诺的极简审批制度,推进审批、监管、执法、信用一体协同。县发展改革委拟定《云阳县常态化服务企业实施方案》,建立“县领导+县级部门+乡镇(街道)”全覆盖驻企服务专员服务企业机制,同时积极探索开发“信易+”应用场景,大力实施信用惠民便企“信易+”工程,围绕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税务、交通、文化旅游、住房租赁等重点领域开发“信易+”应用场景,提升市场主体信用获得感。通过“制度+技术+干部”三位一体的“望、闻、问、切”工作法,精心解难题、精细办实事,全力优化服务企业机制。

3.政务服务阵地建设基础夯实。加强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落实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切实践行“进一扇门、找一个人、最多跑一次”的服务宗旨和“六心”服务理念,持续推行“三清、三快、三严、四办五减”便民服务措施,不断提升行政审批工作效能,提升市场主体准入便利度。

(二)涉企行政执法改革纵深推进。

1. 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全面提升。严格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行政执法事项纳入综合行政执法范围达到60%以上。县司法局编制并公布全县涉企检查计划,21个县级执法部门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公示2025年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143条,实行“非计划不检查”、“非举报(投诉)不查”、“非异常不查”。拓宽“综合查一次”、“监管一件事”应用场景,打造33个多跨协同的执法监管“一件事”高频应用场景。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围绕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等8个方面重点整治问题,强力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2. 柔性执法理念广泛践行。大力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清单化管理得到有效落实,广泛采取告知提醒、劝导指导、警示提示、批评约谈等多种方式推进柔性执法。县司法局制定《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办法(试行)》,依法降低执法对企业影响,并在全市率先编制多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共涉及13个部门310项不予行政处罚事项,不断完善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容错机制,实现市场主体“免罚”700余起。

3. 行政合规指导体系建立健全。县司法局在全市率先编制企业常见违法风险点行政提示清单,共梳理8大类100项企业常见违法风险点,帮助企业排查行政处罚风险点,并通过“云上·企业·家”平台点对点推送至2.6万余家企业。县级有关部门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活动,组织专项普法500余场次,走访企业2000余次,提出法律建议900余条,在媒体发布涉企推文、法律法规、典型案例60篇、“菜单式”普法企业篇视频30个。开展民营企业法治宣讲20余场,惠及企业100余家,开展“法治体检”1000余次,提出法律建议800余条。在工业园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覆盖企业30余家。建立10家“法治护企”企业联系点,聘用15名特邀监督员和4000余名“法律明白人”参与执法监督。

4. 智慧监管模式创新应用。县司法局、县发展改革委打造“信用+执法”应用场景,实施信用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实现“信用越好、检查越少”的精准监管目标。县市场监管局联合18部门制定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覆盖21项高频执法事项;创新沙盒监管模式,将工业园区黄岭产业园和4000余户新经济市场主体纳入沙盒,实行“触发式监管”;新贯通“渝食安”、“渝药安”等6个数字化应用,数字化率达到100%;探索“阳光+”食品安全智慧监管路径,打造“阳光厨房”1403家,“阳光工厂”建设覆盖率达75%。县农业农村委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应用,推动生产端落实标准化生产和投入品使用记录制度,协助终端销售商快速追溯问题产品源头、减少“一刀切”处罚对经营主体的影响。

5. 实现涉企执法赋码管理。全面推行“执法码”、“企业码”两码互核,实现涉企行政检查全生命周期管理。依托“山城有信”为全县10万余户市场主体赋码,实现“一企一码”。

(三)惠企政策支持精准有力。

1. 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深化见效。建立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召集人,县发展改革委、云阳金融监管支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召集人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构建“1+4+N”联动服务机制,发挥“一把手”关键作用,乡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带头走访,促进工作高效开展。

2. 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推动“2238”现代制造业集群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供给力度,实施“一链一策一批”融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专属产品。打造“信用+融资”便民惠企场景,依托“云上·企业·家”平台,推动信贷产品精准直达企业。动员1.5万余户市场主体入驻“信易贷·渝惠融”,云阳县“信用+三农+金融”模式获评“2024年基层改革典型案例(第四批)”,其经验做法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专刊推广。建立季度迭代更新助企惠企政策汇编制度,发布《云阳县强产业稳就业扩内需政策措施》66条,依托“云上·企业·家”平台“政策通”,建立企业特征与政策属性的智能匹配模型,今年以来,落实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惠企政策资金累计约1.4亿元。

3. “个转企”一件事高效办成模式优化落地。简化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流程,转型升级同步联办税务、市场监管、公安、银行、公积金等部门(单位)事项。支持生产经营条件未发生改变的个体工商户,在转型时已获食品经营许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一并同步变更,实现“个转企”多跨“一体”办结、许可“一键”变更,今年以来办理“个转企”42户。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政务服务效能“再提速”。持续推进“极简审批”改革,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限,推动更多高频事项实现“秒批秒办”;提升线上服务“智慧度”,优化在线导办、智能客服、精准推送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优化线下服务体验,完善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拓展“帮办代办”等便民利企服务。严格落实《云阳县常态化服务企业实施方案》,推动驻企服务专员全覆盖走访服务县域企业,进一步优化数据常态化采集机制,推动服务企业的精准性和预见性。

(二)公平公正监管“再强化”。完善信用监管新机制,健全企业信用信息归集、评价、共享和应用机制,大力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严格落实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管理、“双随机、一公开”等制度,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强化服务反馈评价,倒逼服务质效,提升将问题诉求办结率、企业满意度等关键指标量化,作为评估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服务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以评促改、以评促优。

(三)政策精准落地“再增效”。提升政策“靶向性”与“可达性”,拓宽涉企政策发布渠道,运用大数据手段,精准识别符合条件的企业,“点对点”推送惠企政策信息;构建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定期举办企业家座谈会、行业沙龙等活动,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定期对现有助企惠企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充分听取企业反馈意见。及时对政策条款或实施细则进行调整、优化和更新,确保政策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吸引力,更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我局将不余遗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落地落实,为推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云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6月30日   

   (联系人:冯升,联系电话:15223732577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ICP备案:渝ICP备12003733号-1 渝公网安备:50023502000110号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