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人社发〔2025〕29号
云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7个部门
关于印发《云阳县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
现将《云阳县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中共云阳县委组织部
中共云阳县委宣传部
中共云阳县委社会工作部
云阳县教育委员会
云阳县经济信息委员会
云阳县司法局
云阳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云阳县生态环境局
云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云阳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云阳县商务委员会
云阳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云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云阳县林业局
云阳县工商业联合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云阳县委员会
2025年4月2日
(此文件公开发布)
云阳县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实施方案
(2025—2030年)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重庆市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乡村人才示范引领的关键作用,建立健全引育各类优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论述以及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历次全会精神、县委十五届历次全会精神,聚焦加快建设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围绕全县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一地三区两城”现代化新云阳,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阳图景的乡村篇章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到2027年,新增引育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2000人以上,乡村人才振兴政策、项目、评价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格局基本形成,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需要。
到2030年,新增引育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5000人以上,乡村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流动等机制逐步健全完善,基本建成全方位、多层次乡村人才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乡村产业人才培育专项行动
1. 实施乡村产业振兴“金白领”培育项目。深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行动计划,每年评选农村致富带头人100名,培训高素质农民500名。(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各乡镇、街道)
2. 实施“新农人”培养提升行动。支持能人返乡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每年从返乡能人、创业达人、回乡青年等人员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500人。(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各乡镇、街道)
3. 实施“云阳工匠”行动计划。加大乡村技能人才培育力度,打造特色培训品牌。每年培训云阳鲜面制作、菊花种植与加工等各类乡村技能人才1000人次以上,为有培训意愿的乡村人才开展创业培训50人次以上。(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
4. 实施农村电商人才提升培育项目。将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建设紧密结合,加强对返乡农民工、青年创业等人员的电商技能培训,依托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举办直播带货、跨境电商培训课程,培养一批“新农人”主播,建立县级农村电商人才库。用好市商务委联合主流直播企业提供的各类线上线下培训资源,组织本地电商主体参加市级电商梦想领跑、星未来直播电商训练营等活动,每年培育电商人才200人左右。(责任单位:县商务委、县农业农村委、县人力社保局)
5.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与招商引资、东西部协作及本地企业发展相结合,挖掘乡村特色农文旅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每年计划引导50家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责任单位:县工商联)
6. 实施在外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做亮“云阳见面”招商外联文旅宣介工作品牌,持续摸排收集云阳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利用春节、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召开云阳在外优秀人才座谈会,定向发布创业就业机会清单、投资乡村项目清单、返乡考察计划,鼓励和引导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就业。(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工商联、县人力社保局、各乡镇、街道)
(二)实施乡村生态人才培育专项行动
7. 实施生态人才引育项目。聚焦环境监测、生态修复、土壤修复,通过高校委培、一线历练等方式,每年培育乡镇、县、市级多层级,管理、执法、监测多类型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专业人才50名左右。(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
8. 实施林草乡土专家培育项目。持续开展“千名专家进千村”科技帮扶和林草技术人才培训,加大林草乡土专家储备,积极推荐表现优秀、满意度高、帮扶活动成效显著的林草乡土专家承担、参与国家级、市级林业科技项目和各级林草乡土专家选拔等活动,到2030年,培育国家级、市级林草乡土专家5名以上。(责任单位:县林业局)
(三)实施乡村文旅人才培育专项行动
9. 实施乡村非遗传承人培育项目。以“技艺传承+设计实践”为核心,在有条件的乡镇开设陶瓷器具、编织、酿造、浆染、绣艺等专项课程,通过现场制作示范(如紫砂器具制作、髹漆制作技艺、藤编技艺、酱油酿造)提升非遗传承人的实操能力,每年新评定市、县级非遗传承人5人以上,到2030年,累计培育乡村非遗传承人群体1000人次以上。(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委、县委宣传部)
10. 实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培养项目。将实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项目与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相结合,每年组织10名以上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技能等级评价,提高乡村文化和旅游从业人员、经营主体的管理服务水平,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扎根乡村、服务群众、引领一方的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委、县农业农村委、县人力社保局)
(四)实施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培育专项行动
11. 实施万名大学生基层就业支持计划。深入落实“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每年集中选调30名左右优秀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培养锻炼,招募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30人以上,招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60人以上,每个村(社区)每年回引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1名以上,每个村动态保持至少1名本土人才在村挂职,至少储备2名后备力量。加大农村定向订单培养全科医生、地方优师等人才引进力度,每年力争为乡镇招引高校毕业生200人以上。(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力社保局、县教委、县卫生健康委、团县委、各乡镇、街道)
12. 实施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培育项目。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依托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推动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工作服务向乡村延伸。强化农村社会工作服务供给,加大农村社会工作者政策激励,依托“三区”计划项目,提升社工实操能力。到2025年,社区工作者持证比例达到15%,到2030年,社区工作者持证比例达到20%以上。(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社会工作部)
13. 实施农村法律人才培育项目。加强农村法律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提高乡村人民调解员队伍专业化水平,从村(居)组干部、党员、退伍军人、人民调解员、“五老”人员等群体中遴选一批“法律明白人”,确保“法律明白人”总量稳定在4200人左右。(责任单位:县司法局)
14. 实施基层工程技术人才培育项目。开展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并建立相应名录,每年培训乡村建设工匠50名以上。以农村垃圾分类技术人员培训为重点,每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不断夯实农村环卫治理人才总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每年至少开展1期园艺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培训,培养园艺管护的“乡土专家”。组织绿化工、园林植保工、花卉工等职业(工种)技能培训,每年计划培训30人次以上。(责任单位:县住房城乡建委)
15. 实施乡村劳务经纪人培育项目。科学制定乡村劳务经纪人培训计划,每年培训乡村劳务经纪人480名以上,每个村(社区)至少培育1名劳务经纪人,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培育1名专职劳务经纪人。依托劳务经纪人管理平台,规范劳务经纪人日常管理,落实服务项目和补助。(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
(五)实施专家人才服务乡村专项行动
16. 实施专家服务团服务基层项目。建立“乡村提出需求、政府发布订单、专家组团承接、项目清单管理”模式,围绕全县经济发展规划、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按照“一乡镇一特色产业一服务团”的方式,每年柔性引进40名专家深入乡村振兴一线服务。(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
17. 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持续开展“科技人才兴园兴企兴乡村”行动,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每年选派40名左右产业科技专家到乡村基层一线,开展产业技术推广、科技培训、咨询服务、创新创业等,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责任单位:县经济信息委)
18. 实施“三师一家”设计下乡项目。升级设计下乡工作室,支持“三师一家”(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艺术家)设计人才开展陪伴式服务乡村规划建设,每年开展设计下乡服务120人次以上。(责任单位:县住房城乡建委、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文化旅游委、县农业农村委、县人力社保局)
19. 深化专业技术人员“县聘乡用”制度。定期选派中小学教师、医疗卫生人员到乡镇学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服务。持续实施银龄讲学计划,招募一批政治可靠、师德高尚、身体健康、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到乡镇学校任教,提升乡镇学校教学教研水平。(责任单位:县教委、县卫生健康委)
20. 实施退休“双高”人才下乡项目。建立医疗、卫生、农业、规划、文化旅游等“双高”人才库,搭建“双高”人才与用人单位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基层企事业单位积极聘用退休高级职称及高技能人才,推动技术指导、科技帮扶、队伍带培、项目建设等。每年引导基层企事业单位聘用退休“双高”人才10名以上。(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县教委、县卫生健康委、县农业农村委、县文化旅游委)
(六)实施乡村人才赋能专项行动
21. 创新政策激励。完善教育、卫生、农业“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机制,严格落实定向职称服务期管理。加大面向优秀村(社区)干部、本土人才招聘公务员、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乡村人才返乡创业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才,按规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在乡村人才中遴选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人员纳入“新云阳人才激励提升计划”,给予政策支持和人才服务。(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力社保局)
22. 搭建人才发展载体。围绕乡村振兴和重点产业发展,加大专家工作室、专家服务基地等建设,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在农村转化落地。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建设“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示范、成果转化、技术培训、中介服务和产业开发工作。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在乡村设立涉农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试验基地等,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经济信息委、县人力社保局、县农业农村委)
23. 强化数智赋能。持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资源数据采集、统计、分类评价和动态管理。用好用活“渝才荟”平台,做好乡村人才政策兑现、服务供给、诉求落实等工作。(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力社保局、县农业农村委)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专班推进机制,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制定年度乡村人才振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压实部门责任、加强协同联动、抓好工作落实,确保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有力有效。
(二)完善保障机制。加强乡村人才振兴投入保障,支持涉农企业加大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投入,积极向上争资争项,引导鼓励各类乡村人才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三)抓好典型引领。加大对各类人才扎根乡村、服务“三农”和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注重提炼总结推广最佳实践,力争每年推出一批乡村人才典型案例进行宣传,营造尊重人才、用好人才、集聚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云阳县2025年乡村人才振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云阳县2025年乡村人才振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 ||||
序号 |
重点任务 (工程、项目名称) |
主要措施及预期成效 |
责任单位 | |
1 |
实施乡村产业振兴“金白领”培育项目 |
深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行动计划,评选农村致富带头人100名,培训高素质农民500人。 |
县农业农村委、各乡镇、街道 | |
2 |
实施“新农人”培养提升行动 |
支持能人返乡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从返乡能人、创业达人、回乡青年等人员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500人。 |
县农业农村委、各乡镇、街道 | |
3 |
实施“云阳工匠”行动计划 |
加大乡村技能人才培育力度,打造特色培训品牌。培训云阳鲜面制作、菊花种植与加工等各类乡村技能人才1000人次以上。为有培训意愿的乡村人才开展创业培训50人次以上。 |
县人力社保局 | |
4 |
实施农村电商人才提升培育项目 |
将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建设紧密结合,加强对返乡农民工、青年创业等人员的电商技能培训,依托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举办直播带货、跨境电商培训课程,培养一批“新农人”主播,建立县级农村电商人才库。用好市商务委联合主流直播企业提供的各类线上线下培训资源,组织本地电商主体参加市级电商梦想领跑、星未来直播电商训练营等活动,每年培育电商人才200人左右。 |
县商务委、县农业农村委、县人力社保局 | |
5 |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 |
与招商引资、东西部协作及本地企业发展相结合,挖掘乡村特色农文旅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计划引导50家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 |
县工商联 | |
6 |
实施在外优秀人才回引计划 |
做亮“云阳见面”招商外联文旅宣介工作品牌,持续摸排收集云阳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利用春节、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召开在外优秀人才座谈会,定向发布创业就业机会清单、投资乡村项目清单、返乡考察计划,鼓励和引导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就业。 |
县委组织部、县工商联、县人力社保局、各乡镇、街道 | |
7 |
实施生态人才引育项目 |
聚焦环境监测、生态修复、土壤修复,通过高校委培、一线历练等方式,培育县、乡镇管理、执法、监测多类型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专业人才50名左右。 |
县生态环境局 | |
8 |
实施林草乡土专家培育项目 |
持续开展“千名专家进千村”科技帮扶和林草技术人才培训,加大林草乡土专家储备,积极推荐表现优秀、满意度高、帮扶活动成效显著的林草乡土专家承担、参与国家级、市级林业科技项目和各级林草乡土专家选拔等活动。 |
县林业局 | |
9 |
实施乡村非遗传承人培育项目 |
以“技艺传承+设计实践”为核心,在有条件的乡镇开设陶瓷器具、编织、酿造、浆染、绣艺等专项课程,通过现场制作示范(如紫砂器具制作、髹漆制作技艺、藤编技艺、酱油酿造)提升非遗传承人的实操能力,新评定县级非遗传承人5人以上。 |
县文化旅游委 | |
10 |
实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培养项目 |
将实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项目与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相结合,组织10名以上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技能等级评价,提高乡村文化和旅游从业人员、经营主体的管理服务水平,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扎根乡村、服务群众、引领一方的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 |
县文化旅游委、农业农村委、县人力社保局 | |
11 |
实施万名大学生基层就业支持计划 |
深入落实“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集中选调30名左右优秀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培养锻炼,招募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30人以上,招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60人以上,每个村(社区)每年回引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1名以上,每个村动态保持至少1名本土人才在村挂职,至少储备2名后备力量。加大农村定向订单培养全科医生、地方优师引进力度,全年力争为乡镇招引高校毕业生200人以上。 |
县委组织部、县人力社保局、县教委、县卫生健康委、团县委、各乡镇(街道) | |
12 |
实施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培育项目 |
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依托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推动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工作服务向乡村延伸。强化农村社会工作服务供给,加大农村社会工作者政策激励,依托“三区”计划项目,提升社工实操能力,培育本土人才2名。力争到2025年底,社区工作者持证比例达到15%。 |
县委社会工作部 | |
13 |
实施农村法律人才培育项目 |
加强农村法律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提高乡村人民调解员队伍专业化水平,从村(居)组干部、党员、退伍军人、人民调解员、“五老”人员等群体中遴选一批“法律明白人”,到2025年底,“法律明白人”总量达到4200人。 |
县司法局 | |
14 |
实施基层公共技术人才培育项目 |
开展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并建立相应名录,培训乡村建设工匠50名以上。以农村垃圾分类技术人员培训为重点,全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不断夯实农村环卫治理人才总量,助力促美丽乡村建设。开展1期园艺专业技术人员基层现场培训,培养园艺管护的“乡土专家”。组织绿化工、园林植保工、花卉工等职业(工种)技能培训,计划培训30人次以上。 |
县住房城乡建委 | |
15 |
实施乡村劳务经纪人培育项目 |
科学制定乡村劳务经纪人培训计划,培训乡村劳务经纪人480名以上,每个村(社区)至少培育1名劳务经纪人,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培育1名专职劳务经纪人。依托劳务经纪人管理平台,规范劳务经纪人日常管理,落实服务项目和补助。 |
县人力社保局 | |
16 |
实施专家服务团服务基层项目 |
建立“乡村提出需求、政府发布订单、专家组团承接、项目清单管理”模式,围绕全县经济发展规划、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按照“一乡镇一特色产业一服务团”的方式,柔性引进40名专家深入乡村振兴一线服务。 |
县人力社保局 | |
17 |
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 |
持续开展“科技人才兴园兴企兴乡村”行动,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选派40名左右产业科技专家到乡村基层一线,开展产业技术推广、科技培训、咨询服务、创新创业等,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 |
县经济信息委 | |
18 |
实施“三师一家”项目 |
建强设计下乡工作室,支持“三师一家”(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艺术家)设计人才开展陪伴式服务乡村规划建设,开展设计下乡服务120人次以上。 |
县住房城乡建委、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文化旅游委、县农业农村委、县人力社保局 | |
19 |
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县聘乡用” |
深化专业技术人员“县聘乡用”制度,下派“县聘乡用”人员50名以上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定期选派中小学教师约50名以上到乡镇学校开展服务。持续实施银龄讲学计划,招募一批政治可靠、师德高尚、身体健康、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到乡镇学校任教,提升乡镇学校教学教研水平。 |
县教委、县卫生健康委 | |
20 |
实施退休“双高”人才下乡项目 |
建立医疗、卫生、农业、规划、文化旅游等“双高”人才库,搭建“双高”人才与用人单位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基层企事业单位积极聘用退休高级职称及高技能人才,推动技术指导、科技帮扶、队伍带培、项目建设等。引导基层企事业单位聘用退休“双高”人才10名以上。 |
县人力社保局、县教委、县卫生健康委、县农业农村委 | |
21 |
创新政策激励 |
完善教育、卫生、农业“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机制,严格落实定向职称服务期管理。加大面向优秀村(社区)干部、本土人才招聘公务员、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乡村人才返乡创业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才,按规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在乡村人才中遴选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人员纳入“新云阳人才激励提升计划”,给予政策支持和人才服务。 |
县委组织部、县人力社保局 | |
22 |
搭建人才发展载体 |
围绕乡村振兴和重点产业发展,加大专家工作室、专家服务基地等建设,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在农村转化落地。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建设“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示范、成果转化、技术培训、中介服务和产业开发工作。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在乡村设立涉农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试验基地等,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 |
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委、县经济信息委、县人力社保局 | |
23 |
强化数智赋能 |
持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资源数据采集、统计、分类评价和动态管理。用好用活“渝才荟”平台,做好乡村人才政策兑现、服务供给、诉求落实等工作。 |
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委、县人力社保局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