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近年来,重庆市云阳县以数字政府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以数字化赋能社会救助工作,依托“渝悦救助通”数字化平台,推行线下办事“一次办成”、线上办事“一网通办”,高效推进社会救助“一件事”联办,实现办事成本最小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方式多元化,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机制,推动社会救助提质增效,努力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数据共享,实现办事成本最小化
一是加强数据整合,打通数据壁垒。开发“渝悦救助通”数字化平台,实现民政部8项信息和18个市级部门50项信息在线核对,将13类困难群众11万余人纳入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同步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协查。二是部门联办,实现资格互认。由民政部门认定困难群众后,推送至教育、人社、住建、医保、残联、应急、电力等联办部门,实现一次申请、应享尽享。在册低保、特困人员等困难对象可享受医保资助参保、医疗救助、基本养老资助参保、电量电费减免、垃圾处置费减免、基础有线电视费减免、先诊疗后付费、“民政惠民济困保”综合商业保险、残疾人两项补贴共9项政策免申即享,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三是主动发现及时,动态调整有效。通过完善低收入人口数据动态监测库,将近2年退出的救助对象、申请未纳入救助对象等13类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对在册低保对象按动态管理期限进行自动预警,建立“动态预警、入户核查、分类处置、结果反馈”闭环处置机制,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四是工作方式灵活。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困难群众家中,开展入户走访、个案发现、救助转介、信息采集、动态监测等服务,将便捷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线上线下,实现办事服务最优化
一是申办更便捷。过去,困难群众申请社会救助,需多次到乡镇(街道)或村(社区)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办理;现在,困难群众只需在“渝悦救助通”数字化平台一键申请,在网上提交相关材料,便可一次性申请社会救助和相关联办事项。对行动不便、无智能手机等特殊救助对象,可采取视频、电话、入户调查等方式完成资格认证,极大提高了困难群众办理事项的便捷性。二是授权更快捷。过去,困难群众申请社会救助需线下签署纸质授权书;现在,只需通过采取线上电子授权或者分享二维码远程授权方式,即可实现“一次授权、全网通用”,为远在异地的困难群众提供顺畅办理社会救助的渠道。三是线上“一网通办”。过去,困难群众只能在上班时间到乡镇(街道)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办理救助手续;现在,困难群众通过“渝悦救助通”数字化平台可全天候随时随地提出救助申请,真正实现救助申请“掌上办”、“指尖办”。四是线下“一门受理”。对于没有智能手机或不愿意采用线上申请的困难群众,仍然可到户籍地或居住地社会救助服务窗口申请办理,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统一受理,再转入“一网通办”。
统一流程,实现申办时效快捷化
一是整合申请表单。民政部门将困难群众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低保边缘家庭、临时救助、刚性支出困难家庭5类表单整合成一张表单,困难群众只需在线上提交一次申请,就可以实现救助事项无缝转接办理。整合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两项补贴、流浪乞讨、慈善等多项业务,形成民政救助帮扶合力。二是压减申请材料。困难群众申请救助事项只需在线上提供“一证一书”(在线上传居民身份证和签订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授权书),便可一次性完成线上申请;其他申请材料由乡镇(街道)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在入户调查时同步上传至“渝悦救助通”数字化平台,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三是整合工作流程。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低保边缘家庭、临时救助、刚性支出困难家庭5类申办程序整合,减少民主评议等环节,优化申请审核工作流程,由原来的9个减少到6个。四是压缩工作时限。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低保边缘家庭、临时救助、刚性支出困难家庭5类申办时限,由传统方式平均用时22个工作日压缩至平均用时15个工作日,急难救助48小时内办结,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时效。同时,困难群众可随时在线查看办理进度,在受理、办结等关键环节,及时向申请人以短信方式提示社会救助事项受理情况、审批结果,让申请人了解实时进度,构建申请必受理、进度可查询、数据可溯源的透明监管机制,推进社会救助提质增效。
2024年11月,重庆市云阳县民政局工作人员深入双江街道桂湾社区宣传“渝悦救助通”,了解困难群众急难愁盼。(供图/云阳县民政局)
凝聚合力,实现救助方式多元化
一是实施“党建+救助”。强化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工作,将走访、发现需救助困难群众纳入村(社区)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强化社会救助与三级治理中心的协同衔接,推进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和社会救助深度融合。二是打造“救助+慈善”服务联合体。投入资金30余万元建设“救助+慈善”服务联合体,整合16个部门62项资源,引入3家社会组织、1家县级慈善机构、1家商会,链接32家社区慈善基金,建立并动态更新群众困难需求、救助政策、帮扶服务、资源力量等清单信息,重点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孤困儿童、残疾人、困难老年人以及其他低收入困难群体提供救助慈善帮扶服务。三是推行“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以统筹救助资源、精准对接需求、增加服务供给、提升兜底质量为重点,构建动态监测、需求评估、资源匹配、精准服务、监管有力的服务类社会救助运行机制,探索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有效路径和政策措施,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按照“1个品牌”为主导,“N个项目”为支撑的“1+N”工作思路,建立服务类社会救助清单,确定服务类社会救助项目。其中“1”是指县级建立1个“幸福云阳·救在身边”社会救助服务品牌;“N”是指先后实施“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解需暖心”活动等多个服务类救助项目。截至2024年12月底,服务类社会救助项目已惠及困难群众2.5万人次。四是实施“保险+救助”服务模式。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多层次的保障体系,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投入716.6万元为6.1万名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购买“民政惠民济困”商业保险,切实提升了困难群众的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兜牢困难群众“民生底线”。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