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云阳县拓展整合资源、精准对接需求,将现代公共法律服务深度嵌入基层治理体系,实现法律资源供给、法律文化滋养、矛盾前端化解一体推进,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数同比增长12.8%,村(居)法律顾问服务数同比增长9.74%,人民调解协议履行率增长5.24%,有效弥合城乡法律服务差距,青年律师兼任司法所长助理制度等先进经验在司法部《司法行政工作交流》刊发。
一、拓展优化“供给侧”,织密法治“经纬网”。一是平台全域覆盖。建成以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枢纽、42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骨干、480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基点的三级实体平台,绘制标准化服务流程图谱,形成“操作规范体系化+政策依据法定化+责任分工清单化”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平台累计提供法律咨询1.6万余次,实现“家门口”的法律便利店。二是人才矩阵赋能。选优配齐84名村(居)法律顾问,在480个村(社区)挂牌上岗,培育以村(居)委班子成员、村民党员为主的法律明白人4200余名,形成“1名顾问+N名明白人”联动服务模式,打造“带不走”的法治工作队,遴选14名青年律师兼任司法所所长助理,提升专业服务水平,累计开展特色普法300余场,推动法治服务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三是服务一站集成。依托司法所“一所六站点”和部门协同设立公证协办点1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53个,构建县-乡-村三级调解组织537余个,通过窗口前移、服务下沉,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5037余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8.1%,打通基层法治“神经末梢”。
二、精准对接“需求侧”,服务升级“暖民心”。一是聚焦“兴农之需”,村居法律顾问激活乡村动能。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解民忧、助治理、促发展”职能职责,累计为村(社区)提供服务7万余次,开展企业“法治体检”500余家,代拟文书2800余份,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400余起,参与法治宣讲300余场次,受众超4万人,村规民约法治审核覆盖率达100%。二是聚焦“特殊之需”,法律援助守护民生底线。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或者全程线上受理,实现法律援助“跑一次”和“马上办、一次办、就近办”,2025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773件,办理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案件128件,提供上门服务10余次,累计挽回经济损失232万元,群众满意率95%以上。三是聚焦“便民之需”,公证提速减证破解民生痛点。推动公证服务公平共享,严格对标司法部《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明确“清单之外无证明”,分类压缩公证办理期限,对于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证明材料充分的公证事项,压缩办理期限至5或10个工作日,2025年以来,共计办理公证498件,服务企业50余家,开展上门服务13件,实现“零投诉优服务”,真正破解群众“等不起”、“跑不动”、“证不出”的痛点。
三、切实拧紧“保障链”,激活服务“一池春水”。一是数字赋能升级,智慧服务“破壁出圈”。宣传推广村居法务平台微信小程序,集成“在线咨询、调解申请、援助预约、文书下载”等核心功能,小程序注册用户数突破20万人,日均提供服务30余次,开设“律师说法”短视频栏目,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未成年人保护等热点领域,制作普法视频40余期,累计播放量超10万次。二是服务体系优化,质量管控“周期闭环”。建立法律援助受理、审核、指派、回访、信息公开、投诉等全流程规范,组建专业法律援助资源库,开展质量评查专题培训2次,援助案件合格率达100%,每十万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量超过120次,位居全市前列。三是完善激励保障,人才生态“双向奔赴”。制定村(居)法律顾问补贴标准,建立“系统评估+自主申报”双轨考核机制,制定《云阳县法律服务“公益之星”评选方案》,累计开展“公益之星”评选8次,将评选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